lsm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sm321

博文

《人生随想》报告听后感

已有 1570 次阅读 2016-4-22 22:51 |个人分类:人生思考|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人生哲学, 向死而生, 自我塑造

   今天听了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新汉 教授(上海大学社科学院哲学系)的题为《人生随想》的报告,经一个经历了文革的哲学老师的人生随想。好久没有写东西了。也好久没有给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了。报告主要分为

 

1人生就像一串脚印,是一串深深浅浅,歪歪斜斜的脚印。它预示着人生的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路既是我们所作出的选择。

 

2为什么大家的人生是千姿百态的

     

   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一个区别就是他可以把自己的生命活动作为主观认识的一个认识对象,去思考去理解。

   因为我们的人生有内因和外因共同决定的,我们的生活是实然和应然的统一,实然是实际过程,应然是我们的反应。人生其实是一个在自己理解基础上的自己塑造自己的过程,自己对自己负责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个过程来欣赏,其实他像极了一件艺术品。所以,自我塑造还带有一种艺术性。

 

3如何理解“把自己的人生筹划到最本己的能在上去

   

   哲学跟死亡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或者说死亡是哲学绕不开的话题。海德格尔认为死是一种此在的终结。向死而生:把死作为存在的因素考虑在内去筹划自己的人生。此在:此时的存在)并且,就像一首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世穿空,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似乎带有一种悲剧意识在里面,但是,强调,一定的悲剧意识是有益的,悲剧意识绝不等于消极的颓废

强烈的意识到自身的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价值,以及与他人的无关涉性,从而渴望在有生之年实现自身所特有的那些可能性,即“把自身筹划到最本己的能在上去”。这里的最本己其实是没有统一标准的,是自己的,因人而异

 

 

世界上有两种人

a深入认识人生,仅仅是为了活着,称呼为非本己的向死而生

b好好筹划人生,好好活  称呼为:本己的向死而生

 

 

4海天一线和海天一色

  有时候看到的是海天一线,有种上高人为峰的感觉,这就像人生有目标,很清晰。

  有时候,当你爬到山顶的时候,看到是海天一色的感觉,很朦胧。这就像人生前路模糊的感觉

  所以人生既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又要有一种人生的朦胧。这是人生的两种境界。


感受:

1人生其实可以是一个在自己理解基础上的自己塑造自己的过程

   大学过后,我一直认为自我意识是周围环境的社会意识、当前的物质条件以及自身的意识积累构成的,他是一个不断影响前进的,所谓的自我,其实是一种积累的综合产物。但这个观点提醒我,具有独立意识的人,是可以在主管能动性去塑造一个新的自己的。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常常认为生活就这样了,结婚,稳定的工作,努力挣钱带孩子,退休,旅游,带孙子,跳广场舞……我们在社会惯有的循环下去计划自己的生活,我们以购物,旅游,看电影,打游戏,k歌,教育孩子,为乐趣度过自己的一生。

   我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的“现在的我”归结为家庭社会给予我们的教育和影响的产物,我们一直处于被外界塑造的阶段。我们自己没有真正意义上,成为自己的设计师和导师。

   所以,我想,我们缺少的不是如何去生活的智慧,而是缺少主动的为自己设计更为挑战更为特别的人生的智慧。我们是可以随时被塑造的,而且,这个塑造者就是我们自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92142-972029.html

上一篇:曾经的梦,还在坚持吗?
下一篇:《人生的哲学随想》有感
收藏 IP: 119.78.23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18: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