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一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ico 复杂网络、推荐系统、社会标签……

博文

社会化标签系统的未来何在?

已有 7891 次阅读 2010-10-23 09:39 |个人分类:科研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0月15日-17日,我参加了在苏州大学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这次会议给我最大的收获是: 结识了一大批以前不认识以及通过科学网博客一直保持交流和联系的朋友们。也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陈关荣老师、何大韧老师、方锦清老师等一直致力于推动复杂网络学科发展和建设的前辈们。白天的报告都安排的非常紧凑, 每时每刻都能聆听到来自相关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声音。 每天晚上都和国内最活跃的青年学者们一起畅谈,总有相逢恨晚的意思。 以至于本来打算某个晚上带丹丹和小崔去感受一下“姑苏城外寒山寺”,结果一直到他们乘火车离开也未能如愿(实际我们除了会场,也就在宾馆周围的十全街一带活动),实为遗憾。明年在成都,一定要用“吃好+玩好”来弥补回来^_^

写这篇博文的主要目的,其实是为了回答一个问题。 17日上午,在我做完“社会标签网络的结构、演化和应用”的报告之后,主持人周涛问了我一个问题:社会化标签系统的未来在哪里? 当时一乍听这个问题,我愣了半天。 虽然我从事标签网络工作已经两年多了,这种方向性的问题却还没有认真思考过。因此也没有能给出令我自己满意的答案。在到桂林的路上, 我开始尝试探索和思考这个问题,也愿意放在这里和有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探讨:

首先,社会化标签系统是学术界给基于标签的一类系统的学术化名词。其实它有个更专业的名词: 大众分类学(folksonomy).顾名思义, 即由普通用户构建和发展的分类学。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大众创造的事物,其归宿不是某一两个科研工作者凭几句话就能决定的,而是最终由用户的行为习惯喜好来决定其兴亡。学者们应作的和能做的是,帮助人们认识自己行为背后的潜在规律,以帮助和引导人们更好的利用这种工具为自己服务。

其次,从功能上来讲,标签的广泛使用(书签、视频、音乐……),可以看做是迈向网络办公或者桌面计算机的第一步。有了标签,就等于有了无层次结构的文件夹。它不仅起到了个性化目录管理的作用,其特有的无词汇限制、充分尊重和发挥用户自由性等特点也使得其成为用户快速搜索的有力工具。在一定成都上把把用户从沉重的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

最后,标签的社会化功能越来越显著。在没有标签之前,人与人之间相近的兴趣爱好一般是通过共同的对象(object)来体现的。如两个人都喜欢同一部电影,同一首歌等等。标签的出现则为社会关系挖掘提供了一种新的也是更为可靠的思路。标签的高度抽象化也为topic的发掘提供了有力保障。爱好观点相似的人使用相似的标签的观点也很容易让人接受。

综上,我个人还是觉得应当由标签的缔造者-用户,来决定其发展方向。当然,以上阐述并不能完全回答标签系统的未来在何方这个大问题。我希望这篇博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和有兴趣的朋友们一起讨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0641-376149.html

上一篇:一种visio转eps快速有效的方法
下一篇:某机场不能带上飞机的东东【男同胞们注意了】
收藏 IP: .*| 热度|

5 赵星 周涛 章成志 闫小勇 rosejump

发表评论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5: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