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Ulijiang 分享以科学家为对象的研究论文

博文

学术之路上,你为什么要出国?

已有 6200 次阅读 2016-9-1 11:5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摘要

在学术之路上,我们出国大多是短期学术交流,以便回国后更好地发展职业。如果有一天,我们的高校教师和我们本土培养的博士可以任性地就职于国外知名高校,我们的大学就真的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了。

论文推荐人:史冬波/上海交通大学

文稿:李江/浙江大学;编辑:李东/浙江大学

图片来源于OCS网站

在高校与科研机构里,我们似乎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国同事,他们中的多数是被花了重金聘请到中国来任教与从事科研的。然而,我们很少看到我们的同事被聘到国外的大学任教与从事科研,我们的高校与科研机构培养的博士也很少能到国外找到教职。此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基金资助机构花重金资助教师与学生短期出国,并要求受资助者承诺必须回国服务若干年。这种人才流动是单向的,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说明中国的高校与科研机构离世界一流水平还有一段距离。

今天分享的论文,调查了欧盟27国研究人员的国际流动情况,并分析了国际流动的影响因素。国际流动包括两类:终止雇佣关系出国工作和维持雇佣关系出国交流三个月以上。调查对象包括大学和公共研究部门的科研工作者。发放问卷41857份,有效回收4538份,回收率约11%。研究发现:

学术人才的国际市场已经形成

欧盟27国中,57%的高校教师与65%的公共部门研究人员有过出国的经历。这个比例看上去不如中国高,是的,因为中国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者不出国一年以上,没有资格晋升教授或研究员。学术人才国际市场形成的意义在于,“Brain Drain”或“Brain Gain”模式的人才流动,正向“Brain Circulation”模式转变。从政策意义上讲,人才流动政策更应该关注清除人才流动的障碍。

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

回归结果显示,国际学生步入学术职业生涯后,国际流动的可能性更大;有过产业界工作经历的研究人员国际流动的可性性更大;此外,高学历、男性、职业生涯的早期、没有小孩等因素都对国际流动产生正面影响,而婚姻状态并未对国际流动产生显著影响。

我们本土培养的学术人才(获得本土博士学位)极少流向国际人才市场。从研究人员的角度看,出国交流既可能是迫于晋升压力,也可能是追求更高的学术水准。从学生的角度看,出国交流可能是为了在国内找到更好的教职(很多高校在招聘公告中明确要求出国经历)。我们似乎不必焦虑我们的高校成为留英留美预备学校,有一天,我们的高校培养的博士能直接进入国际人才市场,能就职于国外知名高校,我们的高校教师可以任性地就职于国外知名高校,我们的高校就真的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了。

参考文献

Boring, P., Flanagan, K., Gagliardi, D., Kaloudis, A., &Karakasidou, A. (2015). International mobility: findings from a survey ofresearchers in the eu. Science & Public Policy, 42, 811-82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000122.html

上一篇:科学界的名人效应
下一篇:谁在下载盗版论文?
收藏 IP: 210.32.174.*| 热度|

1 彭真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