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带盐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gu66666 为寂静的土壤代言

博文

按标题搜索
世界土壤日: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热度 1 2024-12-10 13:13
世界土壤日: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杨顺华,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24-12-06 第3版 读书) 编者按:12 月 5 日是世界土壤日。地球上的人每天吃喝拉撒睡,把脚下这片土地的馈赠当作理所当然的存在,进入了一种无意识的索取状态。突然有人说:我们生存的土地、占有的资源是从后世子孙那里借过来的, ...
5092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土”博士的科研小记
热度 4 2024-11-24 22:46
“土”博士的科研小记 文 / 杨顺华 【注】本文刊载于《科学故事会》 2024 年 总第61 期 ,2024年10月刊,第3-7页 。 对于土壤你一定不陌生,但你知道吗,其实土壤可不是普通的泥巴。土壤学家亲切地将它比作“地球的皮肤”,更为神奇的是,土壤有五种颜色呢!北边的黑土、南边的红土、东边的青土 ...
5632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4
缘分
热度 3 2024-8-14 22:13
缘分 自己主动招的第一个联合培养研究生,决定离开了。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学生说适应不了科学院的紧张氛围与压抑气息,没法找到前行的动力,决定返回母校。无奈,尊重学生的选择,也害怕生出一些不必要的后遗症,我只能放手。 在科学院的研究所,研究生是一种很稀缺的资源。不少科研人员,尤其是副高以下的职工 ...
5930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3
跨越百年: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大会印象
热度 4 2024-6-5 21:09
跨越百年: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大会印象 杨顺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长命百岁,是我们对于人类寿命长度的美好祝愿,但对于一个学科来说,可能只是它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一个新起点。 2024 年 5 月 1 9 日,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迎来 1 0 0 岁生日。受项目资助,笔者有幸参加了在 ...
6525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4
去西沙群岛看海?不,去看土!
热度 1 2023-7-31 19:17
去西沙群岛看海?不,去看土! 作者:杨顺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文已经发表于“科学大院”微信公众号。 “ 西沙归来不看海,从此马(尔)代(夫)是路人 ” 。 美丽中国系列邮票 —— 三沙七连屿 。 西沙群岛位于我国南 ...
3798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万里归来论新说:现代土壤学之父道库恰耶夫的故事
热度 1 2023-3-2 20:59
万里归来论新说:现代土壤学之父道库恰耶夫的故事 —— 纪念道库恰耶夫逝世 120 周年 杨顺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文已在“科学大院”微信公众号发表,2023.3.2 人类自 1 万年前的农耕社会也许就开始有意识地认识土壤,总结了大量关于土壤的知识和经验,并按照这些客观规律安排生产和生活。 ...
个人分类: 科普|10683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吃土”也能治疗“新冠”?——蒙脱石的前世与今生
热度 2 2023-1-30 09:57
“吃土”也能治疗“新冠”? —— 蒙脱石的前世与今生 徐向瑞,杨顺华 01“吃土”可以治疗“新冠”吗 随着国内“新冠”疫情走向的演变以及国家管理手段的灵活调控与优化,困扰大家近一千余个日日夜夜的疫情,似乎在2022年的年末迎来了巨大转机。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大家还在热烈探讨“喉咙吞刀 ...
4442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2
读崔凯《谷物的故事》
2023-1-5 22:14
读崔凯《谷物的故事》 入手这本《谷物的故事:读解大国文明的生存密码》,源于一位在农业系统工作的朋友的推荐。公务员是人民公仆,也是决策者,公务员队伍的知识文化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些政策的科学性。农业口的公务员主动学习谷物的知识,理解粮食背后的文明兴衰密码,是源于对自身业务能力提高的内在需求,也 ...
4259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6-18 16: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