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blog 博文

最新发表的博文| 推荐阅读的博文

三足鼎立的量子力学理论(范洪)
热度 2 万志龙 2024-2-23 20:03
新量子力学始于海森堡的先知先觉,他揚弃了玻尔的原子轨道理论一旧式量子论,提出了后来被玻恩、约当加工过的量子力学矩阵学说。稍后,薛定谔为德布罗意波提出了波动方程,即以其名命名的方程,方程的解称为波函数,玻恩给了其几率假设。 在海森堡、薛定谔两种形式外,狄拉克凸现表象的功能,提出了q数理论直接处理不可交 ...
692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韩愈马说,无马?
热度 1 汪育才 2024-2-23 19:30
695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1
解密暗物质120-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模型自洽性验证-光偶极阱
张延年 2024-2-23 18:54
只要能发现暗物质和场物质都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组成,你就能揭开物理学和天文学重大问题的谜底 ! 光偶极阱 在激光场中,被极化的场态粒子具有相同的电偶极矩和势能,这种极化是规律的。被极化的场态粒子就具有恢复对称性的势,就形成了稳定的光场。原子天然都具有一定偶极矩和势能,在稳定的 ...
283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解密暗物质119-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模型自洽性验证-光谐振子
张延年 2024-2-23 18:53
只要能发现暗物质和场物质都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组成,你就能揭开物理学和天文学重大问题的谜底 ! 光谐振子 场态粒子一旦对称性破缺,电偶极矩增大,一定会形成一个恢复原状的势。球型的场态粒子在任何方向都可以谐振并产生电偶极矩变化,不同方向的电偶极矩变化均可以叠加。 核外电子本身没 ...
269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解密暗物质118-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模型自洽性验证-场态粒子与显态粒子耦合作用
张延年 2024-2-23 18:52
只要能发现暗物质和场物质都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组成,你就能揭开物理学和天文学重大问题的谜底 ! 场态粒子与显态粒子耦合作用 用量子理论研究光同原子或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发现原子或原子核由于能级之间的跃迁可以发射或吸收光子。在这些跃迁中有一种类似于经典电磁理论中电偶极子发射电磁波的情 ...
267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解密暗物质117-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模型自洽性验证-光子产生与湮灭
张延年 2024-2-23 18:52
只要能发现暗物质和场物质都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组成,你就能揭开物理学和天文学重大问题的谜底 ! 光子产生与湮灭 显态粒子有很多种方式可以产生光子,但所有这些方式都是利用显态粒子的相同机制,即原子核或核外电子受激发后跃迁回基态所产生的。核外电子在各自固定轨道上绕核旋转,总是先填充能量 ...
277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解密暗物质116-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模型自洽性验证-粒子能级
张延年 2024-2-23 18:51
只要能发现暗物质和场物质都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组成,你就能揭开物理学和天文学重大问题的谜底 ! 粒子能级 显态粒子 种类极度丰富,以电中性显态粒子为例,虽然元素种类只有百余种,但各种元素可以通过键合与断键效应构成千变万化的物质。这使显态粒子具有各种各样的能级。单一元素通过键合与断键 ...
289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解密暗物质115-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模型自洽性验证-电磁波是横波
张延年 2024-2-23 18:50
只要能发现暗物质和场物质都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组成,你就能揭开物理学和天文学重大问题的谜底 ! 电磁波是横波 场态粒子因斥力而散布于整个宇宙,因为引力而汇聚于星系且存在一定的密度梯度。 一般情况下,场态粒子为超对称结构,质量、电荷、分布与状态均保持良好的对称性,因此为球状云,即呈球 ...
259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解密暗物质114-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模型自洽性验证-场态粒子光源与接收体
张延年 2024-2-23 18:49
只要能发现暗物质和场物质都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组成,你就能揭开物理学和天文学重大问题的谜底 ! 场态粒子光源与 接收体 场态粒子正常情况下具有良好的对称性,质量、电荷、分布和状态均对称,可谓是一个超对称结构。但场态粒子会受到周围显态粒子和场态粒子的诱导而成为对称性破缺粒子。尤其是时时刻刻 ...
237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解密暗物质113-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模型自洽性验证-显态粒子光源与接收体
张延年 2024-2-23 18:48
只要能发现暗物质和场物质都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组成,你就能揭开物理学和天文学重大问题的谜底 ! 显态粒子光源与 接收体 场态粒子由于引力存在而聚集在星系周围,由于斥力存在而散布于整个宇宙空间,且存在一定梯度。 所有的显态粒子都沉浸在场态粒子的海洋中。场态粒子与显态粒子不断相互作用,相 ...
214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