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们这些50后的人多热衷于微信平台,互相交流,增进友谊,和谐工作和生活。其中大部分是同学微信群,有小学的、初中的,高中的和大学的等等,大家多是往事回忆,乐此不疲。除了智能手机的普及便于交流的原因外,老年人older adults趋向于回忆过去大概是有其固有原因的。
在上一篇博文中,我们涉及了人类记忆的生物学和认知学问题,以及建立和重拾记忆的一些方法。在这一篇博文中,我想大致去理解一下为什么老年人喜欢回忆的问题。
根据Wiki的搜索(百度搜索得到的信息很少),看起来,对older adults喜欢回忆的解释多归于“记忆隆起”(reminiscence bump)。
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自传体回忆录,标记作者记忆编码年龄,形成了“人生记忆信息调取曲线”。通过人生记忆信息调取曲线识别出了记忆隆起的现象。
人生记忆信息调取曲线(如图),表示了在人生各年龄段的自传体记忆编码的数量。它包括了三个部分,从出生到5岁是童年失忆期,从10岁到30岁是记忆上涨期(称为记忆隆起期),记忆隆起期后是记忆新近期。
研究表明,记忆通过记忆隆起来获取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记忆隆起是与自我身份相联系的。存于记忆隆起中的记忆对个人的生活目标、自我理论、态度信仰有很大的贡献。此外,发生在记忆隆起时期的一些生活事件,如毕业、婚姻和生孩子等,经常是很新奇的,故而这些事件是更值得记忆的。
“认知说”(cognitive account)认为,之所以能回想起记忆是因为这些记忆发生在一个快速变化时期,且又伴随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存在一个被认定的对新鲜事件的记忆优势,这些新鲜事件伴随了一个稳定的时期。新鲜事件得到了较为详细的认知处理,其导致了较好的记忆编码。不仅如此,这个伴随的稳定期增加了对提示这些记忆的稳定,也增加了回忆的机会。
“叙述说”(narrative/identity account)认为,记忆隆起的发生是因为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建立起了识别感。研究人员认为,记忆对每个人的自我有重要影响,在界定每个人的身份中是被经常演练到的,故而在日后生活中可更好的获得回忆。身份构成提供了附加的动力去使用认知处理来确保对这些记忆的重拾。青少年时期发生的事件更多可能是被组织成了某人的故事或者其人生观,这也得益于其记忆中的有条不紊的组织优势。
“生物说”(biological/ maturational account)认为,基因健康是可以通过拥有许多落入记忆隆起的记忆而得到改善的。认知能力在10-30岁年龄段达到最佳,记忆隆起反映出认知行为中的一个高峰。所以,生物说有时也被称为认知能力说。研究人员认为,青少年时期的认知能力的增加造成了这段时期的记忆能够更为充分地得到储存。记忆隆起的差异性是由年龄相关的记忆编码效率的不同所造成的。
“生活脚本”(life script account)说。生活脚本指的是,在人的一生中的各种关键时点中,预期会以一定次序发生在文化方面诸多重要的过渡性事件。成年初期,人们开始要做各种重要决定,并有了对他们身份有影响力的一些经验。这个时期的记忆故而被更多的回忆,都做了哪些重要的决定,哪些对他们的人生脚本带来重要的影响。生活脚本发生在成年初期是大量预期的过渡性经验,通常包括那些正面经历,如婚姻,孩子生日,或购房。偏离生活脚本的那些事件通常是那些悲惨的或有创伤的负面经历,如孩子离世。这些负面经历在文化方面通常是不被预期的,不会经常在人的一生中的任何一个关键时点上显示出其记忆高峰。人生脚本充当了一个对记忆结构化的方式,引导最幸福的事情和最重要的人生事件去生成人的记忆隆起。相对于对幸福事件的回忆,对悲惨事件的回忆是在人的一生中能够保持稳定的,表明确实已经在回忆中有了一个隆起。
回到上一篇博文,看起来,这种记忆隆起也是与神经元突触强度有很大关系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0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