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真拜读了两篇博文,也想来参与讨论一下。欢迎批准指正。
------------------
“为什么投资人不愿意碰院所技术成果”: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89401-876539.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唐晓琳博客。
要点:如何解决新增知识产权问题,如何客观评价技术成熟度问题,如何解决核心技术人员利益问题。
“投资技术研发需要可交易的阶段技术市场”: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0942-876714.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金拓博客。
要点:从学术价值实现之后到产业化成功之间的转化研发无人买单,社会必须为其找到足够的激励机制。
-------------------
创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出来到成为市场上的一个产品,存在一个失败率(failure rate),许多技术都不能很好地走出实验室,或者在推进产业化进程中夭折,这就是技术转化的达尔文死海问题。
我大致画了下面这张图来说明这个创新技术开发的达尔文死海问题。
中国创新技术转移转化的达尔文死海问题可能比较突出一些。究其原因,我归纳如下。
1)资金配置
现有资金配置的不平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和市场化环节多有一些资金配置渠道,但是,在中试和放大(二次开发)领域,客观上缺少相应的配置渠道来解决核心技术的外延配套技术的开发。另方面,一些科学家们更愿意从国家层面获取纵向经费资助来维持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考核评价机制也使得一些科学家不愿意与企业交往获得横向经费的资助。
2)价值盲区
高新技术的价值识别,存在人才的空白区和方法学上的盲区。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客观上又缺少相应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和良好的使用机制(如股权激励),因此在价值识别和价值评估方面,缺少了高水平的“媒婆”和“伯乐”式的人物。
3)风险意识
高技术开发技术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充满着不确定性,存在着一定的失败率。而在社会经济发展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投资方式多为急功近利和短期套现的“寻租”,小康和温饱生活的满足造成投资风险意识和承受力水平普遍较低。国企的急功近利和民企的小富即安,相对于风险投资,他们更愿意做拷贝性投资,并以低成本和环境代价来参与市场竞争。
4)客观评价
趋向于重科学,重学究,重官僚,轻技术,轻开发,轻工程,轻集成。在技术经济可行性方案制定、项目评估和论证方面存在一些致命的问题,缺少了对创新技术的负责任的细微认识和决策推动。滥竽充数的专家、受利益驱使的专家和官僚化的专家造成技术成果转化决策评估环节也缺少了科学性和客观性。
5)信任基础
企业存在复杂的社会关系,内外部环境对技术创新之创业存在不少需要协调和协力的环节,需要梳理科学家、技术家、商家、投资家和官员的社会分工及信任委托关系。一些科学家愿意在做PPT的时候拔高技术含金量,夸大技术经济可行性水平,PPT变成“骗骗他” ,科学家和企业家之间的互信基础在不断恶化,造成了企业家谨慎出手对技术转移转化的投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