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h7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h77

博文

二十四道拐——兼贺中国人首获科学诺贝尔奖

已有 7011 次阅读 2015-10-5 23:16 |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贵州, 抗战, 二十四道拐

   天朝今年很强大,不仅抗战70周年阅兵令人振奋,今天科学类诺贝尔奖终于也开张了!不管怎么评价青蒿素的研究工作,对于吃科学饭的中国人来说,今天都是一个让人激动的日子,一定要写一篇掺和一下!

   今天写贵州晴隆的二十四道拐。

   熟悉抗战史的人都知道,当年在后方有一条险峻的抗战公路,称史迪威公路,是中缅印战区的交通大动脉,承担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任务。这条公路上有一处盘山公路,令人叹为观止地连续24道180度急弯,称为二十四道拐。当年的美国记者为它留下了一张照片,见证了那段历史。


<来自网络>

   这条公路就位于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晴隆县境内,兴义市以北不远。因为这奇特的样貌和特殊的历史意义,这段盘山路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公路之一。今年暑假的贵州之行,我特意安排前往,算是向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致敬。

1. 离开兴义向北行驶,从晴隆下高速,立刻体会到了贵州山路的崎岖。高原上云卷云舒,阳光有所保留地洒在山谷之间的梯田上,斑斓变幻,恍如海底。

2. 二十四道拐的入口就在县道旁边,不起眼的土路,一不留神就错过去了。一边开车,一边数着经过了第几拐,也全然忘了拍个照。就路况来说,倒也不算太差,想必也是经常维护的。盘山路上极为幽静,仅有不多的几辆车经过,都是外地自驾来的。如果要看公路的全景,要在爬到山顶后从县城前往专门的观景台。说实话,通往观景台的路比二十四道拐险峻多了。


3. 从观景台看二十四道拐的全貌。当年就是通过这条羊肠曲径,将物资源源不断地送上抗日战场。


4. 据说当年修建此路时,晴隆县人口不足5万,却有3800余人应征,可歌可泣。日军曾对此路多次轰炸,却始终未能扼断这条生命线。今天,当年的战争疮痍已经被满目的青翠掩盖,但这条路像一道蜿蜒的伤疤,提醒人们记得那段历史。二十四道拐作为景点还在开发,但已有成批的游客慕名而来。一块广告牌上画着未来的旅游规划,除了更大更漂亮的观景台,还要在附近修一个史迪威小镇。小镇的细节如何不得而知,但是根据经验,这样的想象总是无法从头脑中挥之而去:大批高档的别墅酒店,打造成美式画风的各种游乐设施,络绎不绝的游人,其乐融融,皆大欢喜。衷心希望,我们的“有关部门”能给我们留下一些历史的厚重感。


5. 离开晴隆,继续北上。终于不再下雨,老天不再吝啬阳光,穿行在贵州的莽莽群山之间,好像在云山海之间冲浪。

6.前几日的阴霾一扫而空,露出清澈的高原天空。

7. 在这里修建高速公路只能见山开山,遇河架桥,绝对是开天辟地的气魄。

8. 北盘江大桥

9. 山间的水泥厂,虽然色彩鲜艳,还是让人心里留下一抹阴影。希望家乡能永远保持这样的青山绿水。


   结尾,再祝贺一次屠老先生获得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71518-925619.html

上一篇:美丽兴义
下一篇:奇幻织金洞
收藏 IP: 125.217.252.*| 热度|

23 戴德昌 陈南晖 孙启高 田云川 李永丹 徐长庆 白图格吉扎布 李学宽 武夷山 陈小润 庄世宇 刘光银 吕洪波 金耀初 马磊 韦玉程 龚直文 杨正瓴 周金元 李土荣 晏成和 htli gie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