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了博士以后,事情突然变得多了起来。先是在10月份的时候去了趟加拿大开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Electrocatalysis的会议。接着在温哥华待了两天,感受了下加拿大海岸的美丽风光。回来以后就开始投入紧张的学习科研当中。因此许久没在科学网上发表文章,深感遗憾。今天突然有感,就随写一篇,希望与大家讨论。
从小我们就听到这样有人把学校比喻为“象牙塔”,意思是其中的学生只要沉浸在科学的海洋中就可以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最好的境界。中国的大学教育的确从这条路上越走越深。越来越多的理论课,越来越不切实际的教授方法(PPT硬灌,呆板的读PPT上的文字)让我们在“象牙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结果出来以后,实用技术一点都没有学到,稍微需要动手能力的工作就觉得力不从心。所以,这样的“象牙塔”似的教育,真的好么?
这篇文章不谈批判(那没意思),谈谈如何改变这样的窘境。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事情,当大家都觉得不对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随波逐流当做没看见。不过这时要想跳出来,方法只有两个:(1)改变自己(2)被已经改变的人带着一起改变。第二个的发生概率极小(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无动于衷)。因此,我们只有改变自己,才可以是自己突破所在的窘境,给自己创造出一片蓝天。
上面的题目太大了。下面我就针对于做研究这样一个具体的事情,也是科学网上绝大部分朋友都在钻研的事情。来谈谈如何让我们的科研更加的接地气。
1. 学习的方式。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都是满堂灌的线性教育。几乎都是从开学第一节课开始一本书的第一章,到学期末讲完最后一章。这样的方式是我们可以采取的最差的方式。因为人学习的曲线根本就不是线性的。大脑最善于做的一点就是将零零散散的知识串联起来,而不是沿着一条直线慢慢的老牛拉破车一样的缓慢前进。因此对于做研究的我们,学习的方法要进行改变。自学在研究生阶段是唯一的学习途径(注意!唯一!!)。那么在钻入一门学科之前,我的方法是找到几本教科书,找到它们之间重叠的地方。然后把这些重叠的地方进行二次筛选,得到最基本的公式、概念(注意!在这里不需要理解,只要整理出来即可)作为我们的“大纲”(最重要的步骤:要用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大纲中得一切,不要求精确,但需要有自己的理解)。有了大纲之后下面我们就开始钻研具体的细节,不过这时我们依靠的就是我们对大纲的理解,如果某一个概念觉得奇怪,那么我们可以看看与大纲的联系,再看看我们原来的理解是否有误,“大纲”就是我们强迫自己的一种“反馈机制”。在学习中,没有比“反馈机制”更重要的了。因此反馈机制加上对框架的不断完善,相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大体掌握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当然遇到细节的部分还需要继续补充,但是框架搭起来后,再添砖加瓦就很轻松了。
2. “用知识”和“学知识”。“知识必须在应用当中才能被完全的吸收和掌握”。当我们想学一个软件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按照自己的理解操作,遇到问题再去找答案,接着再探索。注意,探索非常重要,探索的意思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可能是错误的)去不断的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错误反馈,这样一开始会很灰心丧气,但这是最快的手段。
3. 开阔自己的视野。例如我是学化学的,那么物理的最新进展我应该了解,生物上的发明我应该了解,化学各个分支学科应该都有自己的理解。对一个学科或者方向的了解不在于说知道多少“基础知识”,而在于说对它的发生、发展、未来走向、现在问题有着自己清晰的认识。这点我自己感觉在研究生中比较缺乏。大家都钻研到自己的小宇宙当中,不关心外面的大环境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也没有定期的讨论会大家来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有趣的东西。
4. 演讲和问问题。在博士阶段我觉得一个人只要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工作和意思以及如何发问,他就具有了基本的科学素质。然而我们文章写的很好,科研做得很好。但在表达和表述的时候,往往只能照着PPT来念,或者说的听众云里雾里,或者干脆说的连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什么。在开会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发问,问什么样的问题比较好或者如何问有价值的问题。问问题,即使最stupid的问题,对发问者和回答者来说都是很好的锻炼。回答者可以尝试着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来描述一件熟悉的事情;而发问者也可以获得基本的咨询。如果两个人无法达成默契,那么就说明回答者需要再下功夫了。学会演讲和提问,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中,都会脱颖而出。
5. 和社会的互动。我们学科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类更好的生活,更健康、更愉快、更方便的做事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其实都有科研问题的存在。例如大气污染,如何制造出来除霾效果更好的口罩?如何制造更好的空气清新剂。在做完自己专业方向的工作后应该让大脑往这些问题上思考一下。这样下次和别人讨论的时候也可以讨论一些更接地气的问题,能让别人更加欣赏你。何乐而不为呢?或许哪天就能爆发出一个好的idea让中国的天空变得更蓝。
啰嗦了这么多,希望大家在科研生活中都顺顺利利,开开心心。一起探索在自然界的奇妙世界中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