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阅读了我的上一篇文章之后,以为活着就是为了快乐,这真真是一个大错特错的误解!为了不误导他人,我决定把这个问题再延伸一下。
为什么人在进化的过程中不直接让感受痛苦的能力退化掉呢?如果我们没有了感受痛苦的能力,那我们岂不是就永远快乐了吗?我记得曾经看过的一个新闻报道,有人天生就没有痛觉,听起来好像很好,可实际上因为没有痛觉则导致经常受到伤害,甚至在手臂骨折之后还能挥着断臂玩耍,可见如果人感受痛苦的能力退化了的话,并不利于人的生存。因为没了感受痛苦的能力,就不能感受到对生命有害的行为和环境,正是有了感受痛苦的能力,大脑就能正确地对有害的行为和环境做出回避的反应。痛苦是对大脑的一种惩罚性反应,一旦大脑记住了某种行为和某种环境会引起痛苦,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提前做出反应来回避伤害。
快乐又有什么作用呢?快乐是对大脑的一种奖赏性反应,一旦大脑记住了某种行为和某种情境会引起快乐,就会控制身体不断地寻找和追求这种行为和情境,从而再一次获得快乐,如此反复而成为一种可持续性的行为。如果这种引起快乐的行为和情境对生存是有利的,不断追求的结果就会让这种有利的因素不断积累,因此而成为良性的循环。如果这种引起快乐的行为和情境对生存是不利的,不断追求的结果就会加速死亡。快乐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把快乐与有利的行为联系在一起才能帮助人“活着”。
如果丧失了感受快乐的能力又会怎么样呢?抑郁症是一种心理性疾病,其中一种症状就是无法在任何活动中体会到快乐,这种疾病对人的伤害程度是有目共睹的。没有了感受快乐的能力,大脑就不知道如何做出决策来获得有利的因素,导致生存能力极其脆弱。
生命的本质之一就是生存,这是进化选择的结果。快乐-痛苦奖惩系统是用来帮助生存的,快乐的活着则是一种良性的生存方式,而活着只是为了快乐则可能进入加速灭亡的误区。这种快乐-痛苦的奖惩系统是祖先通过基因组遗传给后代的记忆,这就是为什么人天生就可以对一些有害的环境做出回避反应和对有利的因素做出趋向行为。这种祖先遗传给我们的记忆有时候并不完全适用我们现在的环境,因为进化是一直向前发生的,而记忆永远是曾经的经验,所以引起痛苦的感受不一定是对生命有害的行为或环境,比如良药苦口利于病,而引起快乐的感受也不一定就是对生命有利的行为或环境,比如吸毒,这就需要我们后天的智慧来进行判断。
如果痛苦不一定有害,快乐又不一定有利,那岂不是和”快乐的活着是生活的真谛“相矛盾了吗?因为我们先天的痛苦-快乐奖惩系统是祖先遗传下来的记忆,因此在我们后天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这种先天的痛苦-快乐系统进行修正以适应新环境。生病的时候吃药和打针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后天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痛苦的过程对生存是有利的,所以我们就会逐步的接受。儿童总是享受玩网络游戏,而实际上毫无节制的玩乐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极其不利,所以应该严厉地禁止。而那些对儿童身心健康有利的并且能够从中获得快乐的行为则要进行保护,比如学习音乐和绘画等,因为这些行为将来很可能成为他们的兴趣。一个人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作为职业则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快乐人生,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往往都是从这样的人群中产生。
本文内容为原创,版权归周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