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大学的时候,在看过电影《大话西游》之后,就对这部电影莫名其妙的钟情,而电影里面的这一段台词让我刻骨铭心。大学毕业之后的很多年,还总是时不时的看一看这部电影,而每一次观看又总是获得不同的感受。
对于一份感情,为什么我们总是等到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而这份感情,不仅仅只是爱情,亲情和友情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遭遇。
在记忆中,从小到大我从来都没有对父母说过一句“谢谢”。谁会对自己的父母说“谢谢”呢?在我们的文化中,对自己最亲的人说“谢谢”会显得很见外。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父母给我买了一个我非常喜爱的玩具,我高兴极了,我相信那时那刻我对爸爸妈妈充满了感激之情,但是我的这种感激之情却被化作了另外一种信号植入了我的潜意识,因为爸爸妈妈对我说,“等我们老了,你以后要好好孝敬我们哦!”或许是这样的一种潜意识,让我从小到大总觉得父母的养育有点理所当然,因为等他们老了我会孝敬他们,如果他们不养育我的话,我以后就不会孝敬他们。
在我成长的记忆里,我从来都没有感恩过他们,终于在我高考的那一年,我和父母之间的矛盾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高考前的最后一个学期,是学习最紧张的时刻,也是压力最大的时候。我的同学们的父母每个月甚至每个星期都会到学校里面探望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嘘寒问暖,给他们的冲刺给予极大的精神和物质的支持。而我的父母从来都没有来探望过我,而且每个月回家总是受到更大的压力,因为父母总是跟我说“如果考不上重点本科,那就没有什么意思!”以至于高考前的三个月,我再也没有回过一次家。考上大学以后,我和他们的关系也越发疏远,我故意不给他们打电话,有时候他们打电话给我,我就故意不接。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我大学毕业也没有好转。让我真正从内心里面开始理解他们,是在我自己当了父亲以后,同事也印证了我父亲曾经很绝望地对我说过的一句话“等你当了父亲你就知道了”。在我读高中的时候,父母的压力其实比我还大,因为我的后面还有两个妹妹要考大学。父亲过于焦虑以至于彻夜失眠,这是母亲后来在帮我照看小孩的时候才告诉我的。幸运的是,我现在把这份亲情又找回来了。
现在我已经离开自己的父母独立生活很多年了,而始终陪伴我左右的是我的爱人。我的爱人曾经为了我,研究生毕业之后放弃了她的导师为他安排好的一份稳定工作,冒着巨大的风险来到我在的城市,上海。我记得她刚到上海的第一个月,为了找工作到处参加招聘会,后来终于找到一份做销售的工作,在这个公司做了一个月的销售,每日都要在室外工作无数个小时,可想当时无比的艰辛。现在,每当我下班回到家,我的爱人总是提前做好晚饭,我吃完饭以后,我的爱人又把晚饭收拾好,还帮我准备好第二天的午饭,而我只是坐在沙发里面休息。我的爱人为我做了很多,但我并不曾为此感恩,一方面我觉得她是我的爱人,所以她应该为我做这些,另一方面我认为我在用爱情来回报我的爱人,我要更好的爱她。当我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我的逻辑完全是错误的。即使是夫妻,也没有谁对谁有服务的义务。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爱,也没有什么可以替代感恩,如果把爱和感恩混为一谈,迟早会发生感情危机。
我们经常最容易忘记感恩的对象是最亲的人,因为难以启齿的言谢导致我们逐渐忘记了感恩那个最亲的人。我的爱人对我说,当有一天她为我们两岁的儿子拿了一块饼干,儿子由衷地说了一句“谢谢妈妈”,我的爱人瞬间觉得特别的温暖和感动。尽管孝心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德,但是如果把孝心当成感恩的话,这份孝心的味道总是会有点涩涩的感觉,似乎是在为了父母的养育而还的一个人情债。
中国的家庭往往包含了三代,年轻人工作赚钱养家,老人帮忙照顾小孩。这种家庭结构对于中国目前的社会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收入水平相对来说普遍较低,一个人工作压根无法支撑小孩教育、房贷和日常生活等支出,而老人的帮忙无异于雪中送炭。但是这种家庭结构也隐藏着巨大的家庭危机,比如难以相处的婆媳关系。如果每一个家庭成员试着去感恩其他家庭成员,或许一切的家庭矛盾或感情危机都可以烟消云散。
不要忘了对最爱的人说声“谢谢”,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