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群众路线教育,开几次会,做几次表面文章,走个过场,并不解决重要的根本问题。这样的群众路线不搞更好,搞了反而耽搁群众宝贵时间,让群众反感。
中国农科院不应该将群众路线教育当做走过场。如果这样做表面文章,中国农科院不可能有任何的转变。仍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表面文章亮光光,典型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典型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先谈谈形式主义,它是指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主观主义的作风和方法,其要害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我认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形式主义随处可见。
第一、所谓的大基地战略实际上是形式主义的表现之一。以油料所为例,油料所近年来建设了阳逻、汉川、武昌、青海、进贤5个大基地,还准备建重庆基地,耗资数亿元,有的基地没有很好发挥作用,每年维护和运行这些基地要侵吞国家大量经费。油料所的温室建了拆,拆了建,只是为了执行项目,建好的温室基本都成了废物,堆满了垃圾。为了这些基地的运转,科研人员每年要支付高昂的水电费和地租费,科研成本极高。油料所不少研究人员多年得不到必要的实验条件和充足的科研经费,则无人问津。
第二、所谓的“顶天立地”战略实际上也是脱离科研规律的形式主义。比如,为了顶天,搞育种的科研人员花数百万元,甚至数千万元去搞全基因组测序,为的是发个短平快“顶天的”论文。把成长过程中的科研工作称为“中巴溜秋的科研不要搞”,甚至采取行政干预的手段进行阻挠。殊不知,科研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需要不断积累的,没有中间,哪来顶天。有的人本领很大,既可以顶天,又能够立地,并要求所有人效仿,实际上是不切实际,不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形式主义。
第三、所谓的“大人才”战略,集全所之力打造院士,打造“大人才”,不讲公平公正,不讲科学规律。靠包装,靠炒作,靠吹牛。严重脱离科学研究的本质。老老实实搞科研的人没有出路,整天靠侵占别人劳动成果的人却鸡犬升天。 是很可怕的形式主义。
第四、现在的团队建设是形式主义。新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为的只是一个名头,套取国家经费,并没有解决团队建设的关键问题(如学科定位、年龄梯队和专业优势互补等问题),根本没有达到团队建设的目的。这样的形式主义如果不改,必将严重影响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长远发展,对中国的农业科学发展带来危害。
科研人员渴望获得必要的工作条件,渴望获得公平公正和公开的竞争环境,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价值实现的机会。我们不需要大基地和大人才,也不可能顶天又立地。我们对形式主义深恶痛绝。
创造公平公正和公开的竞争环境,让所有科研人员有机会发挥各自特长,在团队中产生互补优势才是最重要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5: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