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看到李娜夺冠,朋友在FB上分享娜姐在澳网公开赛颁奖台的演讲,我看完后便热血沸腾,很是激动,想着要跟国内的同胞分享一下什么是“人话”。但是由于只找到youtube,无法下载,也就作罢。
之前有写一篇关于2012伦敦奥运会的感想,叫“国家培养vs学校培养”。想表达的意思是:国外,主要以美国为例,大部分国家运动员主要时间都是在学校活动,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各种体育比赛,比如篮球、网球、橄榄球、排球、游泳、田径,甚至跳水和体操。我在学校的时候,就看过体操比赛,那种学校对学校的小规模比赛也是有现场直播的。每次奥运会的时候,大家听到最多的就是“要赛出体育精神”“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听听娜姐的获奖感言,第一句就是表扬对手当天的表现,希望对手在未来有更精彩的表现。这不是“友谊第一”吗?再牵强一样,岂不是代表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大国风范/风度”?
我来这边来,第一次去学校的健身房,就忿忿不平,感慨“为什么同样是人,祖国和美国的差距就这么大?为什么祖国的学生就不能享受到在美国如此的稀松平常的体育设施?”后来,在学校的路上更稀松平常的见到跑步的人,真正的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有眼福的的是经常可以看到那些顶着正午的太阳、袒胸露乳的帅小伙子;有感动的是在周末的早晨,常常看着妈妈或爸爸,推着婴儿车一路小跑。每每如是,那种“生命在于运动”的思想就不觉得注入自己的生命中。今天郁闷吗?又锁在屋子里一天了吗?站起身来,迈动双腿吧?北京的朋友说不定还能在路上遇到会做蛋糕的苹果老师呢?
娜姐对经纪人说“感谢你make me rich”,全场哄笑。这不是人话吗?大大的实话。
作为一个女性,娜姐对丈夫姜山的表白和调侃,是最大的亮点“感谢你给我的饮料,给我修理好球拍“,但同样”你很幸运,找到了我。“我甚至都要泪牛满面了。黑黑的娜姐和比她更黑的姜山,相对而笑,我想那两个人儿当时应该是世界最幸福的人儿吧。
娜姐讲完,我就一个人在那里鼓掌。这是我目前为止,听到的最人类语言的人话。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压力,我为网球狂,我爱网球。足以(错字“矣“)。
想一想,如果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压力,我们还能有那么多优秀的运动员吗?没有国家的那种密集“科学”的训练机制,还有可能吗?想到之前读到关于对马家军的几位运动员的采访,真的很让人伤悲。
我想真正的体育精神,应该是纯粹的享受体育,最基本的还是为自己而战。
过年了,除了享受美好的食物,记得感受下由运动激发出的多巴胺带来的愉悦吧。
娜姐,为你骄傲!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7: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