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后,中国大学进入了迅速膨胀的高速发展时期,年度招生人数呈几何级数增加,本科生、大学生就业难度不断加大。2007年大学本科教学评估过后,除偏远省份、地区级市所在的新升级本科院校外,大部分科研院所的教职岗位空缺被迅速填充。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伴随着西方经济的持续不景气,数十万海龟归国,使本来已经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十八大以后,严格控制公务员编制规模、事业单位改革分流,已成势不可挡的大趋势。
在上述众多力量的综合作用下,除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大部分专业和本科院校应用性工科专业外,从本科、硕士一直到博士后,相当一批大学生都面临着学非所用、学难所用的现象,改行、转岗、北漂、蚁聚、待业、啃老,成为很多莘莘学子被逼无奈的选择。大学后职业技能培养,成为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必然选择。客观地分析目前的就业形势,探讨未来的就业渠道,做好必需的心理调适,对于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来说,可能比无奈的体制抱怨更富有建设意义。
一、目前的就业形势简单分析
1、基层一线员工的大专生
这类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生产线的技术工人、第三产业的服务人员,专业多以电子、通讯、动画、汽修、美容、旅游、餐饮等应用性人才为主。由于定位较低、专业与市场结合的程度较为紧密,所以就业率较高。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院校的毕业生就职的岗位工资虽然可以生存,但不足以维持体面生活,加之劳动强度较大、稳定性差、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往公务员、事业单位上升的空间有限,对高学历毕业生并不具有十分强大的吸引力。
2、打酱油的本科生
这类院校,除建筑、通讯、机械、自控等应用型专业,大部分理科、文科、管理、法学、经济专业的毕业生,大学四年,除了学习了一些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通识类”知识外,由于SCI一票否决的职称评价体系、由于淡化专业技能的素质教育办学理念、由于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教学内容,大部分学生毕业的时候,他们的专业技能,基本属于一知半解的打酱油水平,更本无法胜任唯利是图的市场经济主体的需求,改行、转岗、甚至待业,成为许多学生必然的结局。
3、不尴不尬的硕士研究生
在高等教育中,硕士研究生属于最不尴不尬的学历教育层次。论科研水平,他们的学科基础理论、科研素养不如博士;论可塑性、实践经验,又不如本科生,相当程度上沦为本科生逃避就业的避难所。其中,专业硕士,顾名思义,就是本科毕业后一种学士后职业教育的翻版。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学历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到科研单位就业,水平不够;到企业去,又显得有点大材小用,自然在就业市场上毫无竞争力。
4、逃离科研的博士、博士后
这类学生的职业定位无疑是从事科学研究。然而,在我国,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人员属于吃皇粮的体制内人员,实行严格的编制和职称比例管理,经历了恢复高考、本科评估二次大规模人员补充,这些吃皇粮的体制内的单位所剩的坑已经不多了。除了优秀海龟、985名校的杰出土鳖博士、博士后,到拥有博士点、博士后单位谋一份科研差事,已经成为大多数土鳖博士、博士后难以实现的梦想。到以教学为主的三流本科、中小学就职,到基层行政部门从政,成为相当一批博士、博后的必然选择。从面向科研为主、到面向教学、行政管理为主,角色的转化、职业技能的培训就成为必然。
二、未来的职业技能培养探讨
1、未来的职业选择
除了市场需求较旺的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应用性较强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外,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存在着毕业后职业重新选择的问题。展望未来,针对中国城市化、老年化的国情,面对二胎化的新政、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结合目前网络化、信息化的潮流,无疑老年护理、有机食品、幼儿教育、物联网、生态旅游、奢侈品经营、保健美容、康体娱乐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就业无门的趋势下,培养相应的而职业技能,从事这些领域的工作,可能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选择。毕竟,在供大于求长期存在、产业结构低端化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国情制约下,生存是个王道。
2、职业技能的培养
未来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趋势,必然呈现工农兵学商多样化的格局。博士生从事中小学教育,需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掌握教师职业资格必须的技能;研究生从事第三产业服务岗,需要培养顾客就是上帝的意识,炼成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忍耐精神;本科生到富士康类的制造工厂就业,需要承受超强劳动强度的枯燥单调的工作、抵御恶劣工作环境能力。博后从了政,则要适应循规蹈矩、职责分明、按部就班的机关工作作风。而被逼无奈无业可就,毕业后做了家庭妇女、当了家庭妇男的学生,则要努力做一名称职的家庭成员,全心全意地为另一半打造一个温馨的家庭。
3、生活理念的调整
展望未来,那种在一个单位工作一辈子、在四平八稳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到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反之,职业动荡不安、工作环境不断变化、生存压力不断加大将成为改革时代社会的一种常态。在这种情况下,调整心态,坚持强身健体、婚姻家庭、职业发展、娱乐爱好四者综合兼顾,将成为一种适应剧烈变革时代必须的生活习惯。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日常身体锻炼,是在漫长的人生奋斗马拉松征途中坚持到最后的必备条件。读书学习过程中,见到心仪的她(他),勇敢地表达爱意,在青春的黄金季节不失时机地步入婚姻殿堂,是避免沦为剩男剩女命运的起码恋爱技能。培养工作以外的爱好,不管是摄影、旅游还是书法,是克服职业生涯疲劳症的一个法宝。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8: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