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gjstcm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ngjstcm

博文

今日读书一得

已有 3896 次阅读 2013-9-18 23:43 |个人分类:悦而读之|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近日开始读《燕山医话》《长江医话》等一系列医话老书,陆续写点自己的读书小得上来:

1、赵绍琴老师论脉,言及浮中按沉四部,甚而与温病之卫气营血相应。以自己脉诊体味而言,这种以调整指力及改变血管/桡骨距离来切脉的方法,最为实用。但指法中赵老未说是采取三指同取还是一指独按的方法,近年许多教材言诊脉需三指同取,并认为是中医脉诊的一大特点,但我觉得同取的时候需要同时管理三个手指的力度、与血管的位置以及指尖的感应,甚为困难,而且不同手指的宽度及肌肉丰满度都可能对其他手指所感觉的血脉产生影响。因此三指都搭上以确定寸关尺,但以一指为主要检测点可能更为可行及可靠,这种方法又比传说中藏医蒙医一指禅式的独取诊脉定位更准确。

沉部诊脉以十二菽之力似乎不如直接取丹溪之法重按至骨更为实用。

2、方药中认为治病求本的本,其实质是疾病的原发所在,再利用胜复理论,添加其所胜所不胜以治之。这个原发,主要是指疾病的发病本源,即方老认可疾病目前主症所指示的脏腑不一定是“第一凶手”,还需继续判断,找出真正的本源。在寻找时,要大胆否定原有推论,最后使用近乎一元论的方法来确定“本”。这种方法还参照了内经“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治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这种思路分清了原发(病位、病机及病势)、继发以及症状的不同处理方法,而治病求本的方案,也可以逐步验证。至少在感冒的基本方,风寒之麻黄、风热之桑菊、阴虚之葳蕤都可以看出求本的思路,在急性疾病尚且如此,慢性疾病就更如此了。只不过这个过程需要很多的判断和自我否定,确实需要医生胆大心细,通过脉诊、问诊、查体等方式进一步排除和确认。

3、岳美中医话认为慢性病懂得培土之法,思过半矣;又云柳宗元之“种树郭槖驼传”,槖驼非能使木寿且尊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这让我想到:于人而言,不同人的身体禀赋、体质及性格禀性,一定程度上就自然而然形成这个人的寿命及疾病特点。我治疗时,往往希望能纠正其偏,如果在长期与患者接触的基础上,明确了他的体质及禀性特点,其实可以逐渐接受不要逆天而动的调治。这也就是内经所谓的“尽终其天年”吧,下一步我将逐步建立我的患者的终末指标档案,初步筛查不同的体质及性格特点的患者的预期寿命、发生初次事件后能延长的寿命、误诊误治对患者的影响等数据,希望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得到初步的数据。当然如果有适合的动物实验条件,我想尝试一下对具有证候遗传倾向的动物进行“逆天”及“顺天”两种治法,看强力纠偏与徐徐图之,谁能最大化的延长实验动物的寿命。与此对应,以后在面对木、火、土、金、水人时,又有了新的诊疗思路,还能丰富我的望诊技术。

4、燕山医话有医云砒霜、雄黄、巴豆之属治疗白血病、淋巴瘤有获奇效,联想近年来张亭栋、陈竺部长的相关工作,中药毒物、矿物及动物对各类疾病的治疗甚则普通植物的药用机理,现在都远未探明。以更为负责的态度进行天然药物的机理和结构研究是必要的,但这种研究我相信不仅应该发生在现代医学领域,传统医学也一样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及古代方法学的优化进行研究。而方舟子等人宣称的废医验药其实是把已知具备临床能力的一种治疗体系-中医完全推倒重来,这是极不负责任的,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现有的西医学体系能够完全替代以中医为主的带有本土治疗哲学的医学体系。不论是基于疾病的认识论还是基于医学经济学等其他因素,如果强制只能采用一种方式来看待世界,那就失去了人类认识的多样性和特色性,而且人类对自身的前途和命运并没有整体合理的前瞻能力,以唯科学化一途来主导人类的发展,也许并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3053-726022.html

上一篇:写在开通博客之时
下一篇:一次失败的门诊经历
收藏 IP: 210.41.223.*| 热度|

1 苏光松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4: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