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机构知识库的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
机构知识库1.0时代:人工提交成果、机构成果不完整典藏
1.0时代的典型特征如下:
1)机构知识库定位于机构公开成果库,目标定位为典藏机构成果、记录机构科研活动历史、展现机构研究成果。
2)机构公开成果收集主要通道为人工提交。
1.0时代的机构知识库为机构知识库发展的初期阶段,对机构知识库在中国的推广起到了示范性和引领作用。
遗憾的是,1.0时代的机构知识库的成果收集主要通道是成员人工提交,而机构成员因没有从中得到有价值的服务,提交成果的积极性不高,因此1.0机构知识库也只能是机构零散的公开成果,这样必然导致机构知识库的价值大打折扣。
大家知道,“典藏”的概念来源于图书馆的典藏阅览室,机构成果零散分布于在各个商业数据库中,如果不能实现机构成果的完整典藏,机构知识库的“典藏”价值会大打折扣。
结局就是图书馆做了不少工作,但没有得到学校师生、建设方、其他职能部门的肯定,有点“鸡肋”的味道,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机构知识库2.0时代:机构成果完整典藏+特色资源
从2012年开始,中国的机构知识库发展到2.0阶段,其主要特征如下:
1)通过技术手段(机构成果蜘蛛)、或者行政手段(和科研奖励相结合),实现机构成果的全面收集;
2)把机构特色资源也纳入到了机构知识库之中,如演讲(讲座)、知名专家的采访等,使得机构知识库从机构公开成果库,迈向了真正的机构知识库。
2.0时代的机构知识库已经具备了使用价值,因为:
1)基本实现了机构公开成果的完整典藏,起码实现了重要成果的完整典藏,此时说,机构知识库是机构成果典藏,此言非虚了。
2)机构特色资源的收藏,使得机构知识库从一个商业数据库文献过滤子集,变为了知识生产者和组织者,这些特色资源的积累,将成为机构知识库未来发展中最有亮色的部分。
2.0时代机构知识库已有其价值,实现了图书馆作为建设发起方的价值,但其价值对科研服务还不直接。图书馆虽然具有机构成果典藏的责任,但其核心责任是为科研和教学提供直接的服务。
2.0时代的机构知识库,如果满足现有的功能,在用户眼中很可能会变成一个“档案馆”和“大花瓶”。
机构知识库3.0时代:科研人员日常活动阵地+科研过程成果的自动积累
科研人员获取信息有2个方面的需求:一个是获取本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另外一个方面则是获取所参与项目、团队的过程资料,如实验记录、读书笔记、项目申报心得等。
获取本领域最新动态,无论如何,机构知识库都难以担当,因此也不要奢望成为科研人员获取最新科研动态的主通道。但商业数据库无法提供团队内部的过程文档,如果把机构知识库和团队知识库(团队科研协作)相结合,使得机构知识库具有团队科研协作的服务功能,就有可能把机构知识库变为科研人员获取信息(团队内部非公开成果)的一个主通道(另外一个主通道就是像SCI、IEEE、Elsevier这样的商业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针对科研人员的核心和显性需求,如论文发表、项目申报和实施,机构知识库就变得对科研人员具有了使用价值。
这就是机构知识库的3.0时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6: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