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颂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水颂

博文

BBC:《冰冻星球》片段文字版(一)

已有 5766 次阅读 2013-5-27 23:57 |个人分类:纪录片|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冰冻地球》是由英国BBC电视台耗时5年制作的纪录片,并于2011年10月26日在英国BBC电视台播出,这部记录有关地球南北极自然景色以及极地原住民(人与动植物)的纪录片或许是一部缅怀100年前踏上这片土地探险家,同时也是最后一次展现极地特有的冰川风貌,壮美的景象,气势庞大的场景,让我们对这里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大卫·阿滕伯格的解说成为了这部记录的又一亮点,这一年他已85岁了。

片段1:北极熊的争斗

这里当然北极在暴风之后,又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成千上万的极地鸟雀在春夏季捕食鱼类,昼夜不停地进行捕食,因为在春夏季,北极是不分昼夜。北极的主角当然少不了北极熊。它们在广袤的冰面上似乎是漫无目的的行走,但事实上,它们敏锐的嗅觉,在导引着它们行走的方向和目的地,那里是食物或是异性。一只雄性的北极熊开始追逐雌性,寻着强烈的气味,雄性找到了一只雌性,它们刚开始的时候会打闹一下,但是之后逐渐会熟悉起来,逐渐彼此接纳对方,但是往往如此美满的故事,会被一个第三者搅扰,它遇到一个强劲的对手,一场捍卫荣誉的战斗打响了,打斗中它受伤了,但是赢得了胜利,伴侣仍然是它的。然而严重的受伤让它疲惫不堪,体力虚弱,不久雌性和雄性开始分开了,受伤的雄性继续孑然一身的生活,而雌性在未来的9个月后会怀上它的孩子。它们未来不会再见面,如果能够遇见,这种概率也是非常小。

片段2:鸟与鲸鱼的盛宴

在解冻的冰面上,往往有许多鱼群在海水表层,成千上万的海鸟被吸引过来,遮天蔽日,而海中的蓝鲸敏锐的感觉嗅探到这里丰盛的食物,一场盛宴开始了。鲸鱼的巨嘴吞噬无数条幼小的生命,而尖嘴雀不断地冲向水面,在鲸鱼破水的地方再扎向水中,因为这里会有更多的鱼被卷出水面,更容易捕捞。有时候这些鱼群几乎全军覆没,但是自然的力量会让这些鱼群在另一个地方恢复生机。

片段3:冰川蓝色的血管

天气渐渐暖和,海冰逐渐融化,在冰面上逐渐形成了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蓝色的血管,水流如同血管中的血液,奔流不息,之后汇入一个深达数千米的心脏中,这颗巨大的心脏中涌动的蓝色血流让北极冰川充满生机。

片段4:冰川融化

河流中的冰开始解冻,如同巨人苏醒一般,巨大的力量能让陆地移动,沿岸的树木被推倒,同冰块顺流而下。在格陵兰的河流每年都会形成数千个冰山,巨大的能量搅动水流,让河流变得异常浑浊。

片段5:狼与野牛

泰加林,这里是离极地最近的森林,是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在冬季泰加林的树木被雪盖着,如同裹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低垂的枝头就像是一个熟睡的老人。一切似乎变得非常宁静,但是雪被之下潜藏着生命的能量。驯鹿、狼及野牛是这里寂静的终结者。野牛喜欢集群活动,用蹄子从雪中刨出野草充饥。狼群过来了,同它们一样饥饿,野牛开始聚集起来,形成一个包围圈抵御狼群。刚开始牛群似乎能够抵御狼群,但是过度的惊吓,让它们庞大的身躯失去力量支撑,包围圈一处被狼群撕开,整个牛群于是开始全线逃跑,没有抵御。狼群在奔跑中捕捉到了一只小牛,小牛极力的挣脱。但是被后面的一只鲁莽的成年野牛撞翻在地,再也动弹不了,狼群的一场盛宴开始了,野地里充满了血腥。

片段6:极地生命

林鸮敏捷的听觉,尽管树林中冰雪簌簌,让它能够捕捉到雪下面半米深的野鼠的动静。惊涛骇浪之下生命似乎难以在这里生存,但是巴布亚企鹅乘着这些风浪回到陆地上,尽管这里的食物比较丰富,但是这里也充满了危险,斑海豹的主要食物是企鹅,所以它们经常会活动在企鹅游泳的地方。在水中,企鹅是难以逃过海豹的,但是到陆地上,似乎海报比企鹅更加不适应,海豹先是抓到一只不幸的企鹅,但是在海豹在陆地奔跑之后大口喘气时,它立刻逃开了,生命仍旧是它的,它还能够在自己喜欢的海水中游泳。

片段7:虎鲸

虎鲸是海洋中的狼群,它们非常聪明,首先观察,其次通过合作形成的海浪将冰块打碎,猎杀冰面的海豹。在猎物落入水中,它们通过嘴发出的气泡和尾部振动的气泡让海豹失去方向,从而将其猎杀,这样的猎杀行为从而让人很难以想象。

图片均来自该部纪录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8627-694126.html

上一篇:媒体的态度:从SARS到H7N9的转变
下一篇: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预测
收藏 IP: 112.65.211.*| 热度|

1 文克玲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7: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