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为什么还是佩服一位批评打压过我的院士

已有 25754 次阅读 2013-4-11 10:0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为什么还是佩服一位批评打压过我的院士

喻海良,2013/4/11

前些天,写了一篇《我的澳洲院士老板》,描述了身边的一个在国内看似高贵的上层教师生活。相对国内的一些院士,的确让我感受到不一样的天空。

因为某些原因,我也曾经被某院士点名批评、打压过。也因此,我有时候也埋怨他有点像“学霸”、“军阀”,甚至“独裁者”。的确,他的影响力在那摆着,谁都知道当时他批评我的观点是错误的,但谁也没有胆量站出来帮我说上两句,即使是身边玩的最好的朋友,和我走得很近的教授。但是,我内心还是挺佩服他的。

为什么我还会佩服这样一个曾经让我难看、不得已而出走的院士呢?(当时,我觉得自己没有错,就拿着事实与他理论,后来他向我道歉。也因此,我非走不可。)就我个人成长而言,只是觉得他如曹操,我似刘备,原本皆英雄,立场不同而已。而刘备早年受曹操轮番追杀,才有火烧赤壁,三分天下。这一切,显然是曹操成全了刘备。话说回来,还真有一些地方,他让我很是佩服。

1)科研视野好。说良心话,虽然他身为院士,但是,由于成长在特殊时期,本科毕业后,一直在企业工作,后来也拿了硕士学位,但理论水平还是相当差的。他曾经闹出这样一个笑话,有一次他做一个学术报告,里面的一个“核心发现”就是他们采用新工艺制备的某种金属的弹性模量比传统工艺制备的弹性模量高出10倍。很显然,他对材料物理性能的基本认识都是有限的,后来学生承认当时检测方法错误。然而,他本人的科研视野真的不错。在科研过程中,几乎每一次都能够准确把握当前研究的主流方向,而且,都能够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细微现象给联合起来,形成创新,并切实带来效益,在企业得以推广。

也由于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这一个奇特的现象,我也一直在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做科学研究过程中,理论功底重要?还是科研视野重要?

2)科研很卖力。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别人看不见的汗水。虽然现在有些人成为院士之后,性格变得有些奇怪,但是,他们早年的奋斗过程是别人难以想象的。也因为早期的那些劳累,他心脏搭桥手术做了两次,其它的病似乎还有不少。然而,即使到了这个地步,他依然奋斗在科研上。前两天看了一下学校网站,看见他还在为某事情答辩而做主题汇报。

我对目前国内一些人士“垄断”资源,阻碍年轻人成长一直都是持反对意见的。的确,那样的例子一双手肯定是数不过来的。如果拿来资源,不充分发挥作用,那必须鄙视。但是,如果这些人拿来资源,确实促进领域科技发展的话,还是要支持的。

3)科研归纳能力强。每一个科研团队,很多人做着不同的工作,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做得工作和别人不一样。如果把这些问题分开一个一个地看,一个一个地去报奖,肯定是不会获得好评的。然而,如果能够将10项看似鸟头不对马嘴的工作,用一根主线把他们连接起来,再以所有的成果去报奖,结果肯定不一样。

虽然我对这种包装行为也不是特别的赞成,但是,在目前的国情下,如果没有一定的归纳能力,真只适合做士兵,而不适合担任大将。相反,如果有能力把很多微小的创新衔接到一起,然后进行推广,对于单位和团队,都是有利的。这无疑是现在有很多人认识不到的自身缺失。

4)科研凝聚力强。前些年我非常喜欢看历史剧。几乎电视里面出演过得相关作品都看了一遍。观秦人一统天下、乌江霸王别姬、武帝西疆扩土、三国尔虞我诈……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中,都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特点,个人凝聚力、号召力强。其实,在科研过程中,也是同样一个状况。干大事业,也需要有很好的团队凝聚力。而团队领军人物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或许就是大家常说的“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如果分析一下他的成长历程,其早年的团队凝聚力、号召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一批优秀的人才在他的周围工作,而当时,那些老师似乎是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成果和他分享。

……

想当年,青梅煮酒论天下英雄,曹操只说备与操。刘备逃走后,大家说,刘备是恨曹操多一点,还是感谢曹操多一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679134.html

上一篇:CEO写信证明基金申请“非重复资助”
下一篇:母校东北大学在我心中的位置
收藏 IP: 130.130.37.*| 热度|

40 张玉秀 朱云云 苏光松 李土荣 徐大彬 陈一良 刘凡丰 陈儒军 吉宗祥 鲍得海 魏武 赵凤光 王恪铭 贺乐 李毅伟 刘洪 韦玉程 苏金亚 汪培 曹俊兴 资明 孙东科 王国强 王枫 梁智鹏 陆泽橼 韩枫 唐常杰 姜世金 丁国如 刘瑞亭 魏青山 张启峰 黄仁勇 孙志方 王启云 njgdy qinzhaosu biofans xuqingz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