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少波〔笔名:猫头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shp1935 我是退休教师用博客发表学术见解治学做人体会促进科学与人文交流

博文

不懈探索真理 永存学者风范——悼念黄楠森教授(下篇)

已有 4935 次阅读 2013-2-6 21:42 |个人分类:介绍名人观点|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教授, 风范

              热心支持学术团体努力培养年青学者

 

就我本人接触到的,黄楠森教授在全国各种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团体的活动中,从没有什么“门户之见”,从不“排斥异己”,而是非常热心支持各种学术团体,引导它们开展有益的学术活动。“文革”前,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课的教学中,除了开设“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简称“原理”课),就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简称“原著”课)。在“文革”后期招生复课时,少数高校哲学系开设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或其“专题”课)。粉碎“四人帮”后,在拨乱反正过程,高校马列哲学教师与社会科学研究院、所的同仁们,热情高涨,在党的宣传部门与教育部有关职能部门支持下,在八十年代初先后成立了“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中国马哲史学会”等学术团体。因许多高校哲学专业、政治理论教育专业和党校有关专业开设了马列原著课,其中恩格斯的名著《反杜林论》,在1980年夏教育部在武汊召开教材会议的编写计划中,指定由北大施德福、武大朱传启、山大李武林和北师大余少波负责。1980年冬,在济南山东大学开过研讨会;1981年秋,在西安陕西师大开研讨会时有的几十所大学专科院校和部分党校教师参加。有同志建议并成立了“全国《反杜林论》研究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乐燕平教授任会长,北大施德福、武大朱传启、山大李武林 、北师大余少波和黑龙江大学曹林等为副会长。研究会挂靠在黑大哲学系,曹林是该系负责人,为常务副会长 。事后,我们向教育部文科教材办公室主任季啸风同志汇报;又聘请了著名理论家、《反杜林论》翻译者吴黎平同志和中国马哲史学会会长黄楠森同志任研究会顾问。黄老师非常支持研究会成立,不但具体指导我们如何开展工作,而且很好协调中国马哲史学会和我会的关系。1983年夏,在黑大召开《反杜林论》第三次研讨会,举办了讲习班 ,还出版了研究论文集。以后,多次举行研讨会,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起了一定作用。1988,由于形 势发展要求,在厦门大学召开的全体会议上,更名为中国恩格斯思想研究会,选举黄楠森教授为会长.2008年秋经有关部门批准,更名为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挂靠在中共中央编译局。由时任该局局长韦建桦任会长,聘请黄老师为名誉会长,吸收了许多年青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和教师参加该会,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展工作。     

1985年春,我到广州后参加广东哲学学会、广东马哲史研究会工作。黄教授对我们省的哲学研究及学术活动也非常支持。我粗略统计几乎每隔一二年就在广东举办学术会议。如1986年秋关于人的哲学问题与人道主义研讨会、1988年冬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研讨会、1992年关于恩格斯哲学思想学术讨论会、1994年关于市场经济与价值观念研讨会、1995年当代社会主义问题研讨会、1996年当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跨世纪发展战略研讨会、2001年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哲学原理方法论研讨会等。这些会议都活跃了广东和全国各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

去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100周年庆典上,黄楠森教授获得“北京大学哲学教育终身成就奖”,是当之无愧的。他从事哲学教育六十多年来,不但在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直接传道、授业、解惑,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造就很多现在己成为学术带头人的硕士博士;而且通过各种学术团体的种种活动,影响了全国各地一大批学者和教师。我本人十分感谢黄老师的热情帮助和指导,我手头保存一份198111月参加列宁《哲学笔记》研讨会提交的论文,上面有黄老师亲笔签名和多处中肯的旁批。会后,他告诉我文章优点和不足,由于他的鼓励,该文修改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发表,我时年45岁,当时算是较年轻副教挖。受黄老师启迪,我在1986年出版了著作《唯物辨证法史话》(30万字),是我评为教授代表作之一。黄楠森老师不懈探索真理,坚持真理,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诚恳敬业,宽厚待人,为人民教育献身的行为,永远鼓舞我们前进!

                2013/1/25--2/5写干羊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891-660112.html

上一篇:不懈探索真理 永存学者风范——悼念黄楠森教授(中篇)
下一篇:悼念于光远先生仙逝(上篇)
收藏 IP: 183.63.9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