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拥有的是博士学位还是博士水平
蒋继平
2012年11月25日
有的人一看到这个题目, 可能会产生疑惑, 可能会问, 博士学位和博士水平难道不一样吗? 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就是博士, 博士就是有研究能力的人, 会写SCI 文章的人, 因而是有水平的人,难道还会错? 是不是博主脑袋进水了, 问这样低级的问题。
我问这样的问题, 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我本人的感觉是, 有的人虽然拥有博士学位, 但是, 那仅是一张文凭, 是一个名头, 而不具备真正的博士水平。 您要是不服气的话, 请好好的回答我以下几个最简单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您是否具有运用毕生所学的知识,能够 融为贯通地独立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个问题是:您是否已经独立地承担过一项重要的试验任务, 从设计到圆满地完成这项任务? 这个问题不包含在读博士的时候做出的成果。 这是因为在读博士期间,一定会得到导师的参与的。
第三个问题是:您是否已经作出过别人没有作出过的科研成就, 这些成就对社会对世界有积极的意义?
假如您对这三个问题都能给出坚定正面的回答, 那么, 您就是一个具有博士水平的人, 否则的话, 您可能只是拥有博士学位, 而没有真正地拥有博士才能的人。
在我看来, 一个真正的博士, 不是看他学到多少知识, 而是要看他运用这些知识的才能。 换句话说,博士学的不是死知识,而是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就需要具有综合分析, 逻辑推论,独立思考, 和设计验证的能力。
现在让我用一个实例来说明这一点。 我博士毕业后到一家私人企业做博士后。 老板交给我一个课题, 就是要解决青椒茎腐病的温室抗性筛选问题。 因为别人没有做出来过, 老板也不能提供任何指导。只是这样一个任务,需要我自己解决。 我接到这个课题, 就运用我在读博士期间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分析推论, 独立设计, 严格论证, 很快就获得了非常理想的结果。 这个结果就成为公司通用的标准程序, 被一直沿用。
再举一个例子,一位西瓜和甜瓜育种家对我说, 瓜类蔓枯病(Gummy Stem Blight) 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病害, 对瓜类生产影响很大, 希望建立一套温室抗性筛选的方法, 依此增强瓜类对这个病害的抗性。他还告诉我, 在我之前, 已经有几位博士科学家试过这个课题,都没有成功。 我听了后, 就开始思考这个课题。我读博士的时候, 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背景。不过我想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是通用的。 我还是采用同样的方略, 综合分析思考, 逻辑推理, 认真独立设计, 根据科学原理, 结合具体实验进展, 不断的探索, 进行必要的修正, 严密的设计, 详细的准备, 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用别人没有用过的方法, 用了8个月的时间, 独立地开创了一个温室瓜类蔓枯病的抗性筛选法, 一直被业界沿用至今。
说这些, 只是说明博士搞科研需要动脑筋, 而不是照搬书本上的知识, 或者跟着别人的设计思路走。
写到这里,
使我想起了吴飞鹏老师的“请教:大树是靠什么把水送到几十米高的叶子上的 ”(1)的博文。 我是学生物学的,而且是植物病理专业, 照理来讲,这个问题是我的长项, 应该提供一些个人的答案。 可是, 我没有这样做。 我认真地分析了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认为凭我现有的知识和经验, 绝对给不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我的理由是:第一, 吴老师绝对不是一般的人, 他是一位思维严密的科学家, 而且具有先进的搜索工具和手段,
要是这个问题已经有现成的答案, 他一定自己已经找到答案了,还会问吗? 第二,这个问题涉及到几个不同的学科, 首先是生物学,植物学, 然后是物理, 数学等。因为他要一个物理模型或者数学公式,
这就需要一个“全能型”的科学家来完成这个课题。 第三, 在没有正式的模型和公式前,任何的设想和推测都是无效的, 必须经过试验来检测证实, 因而,这个问题必须要由试验设计来回答。
我可以从理论上来简单地回答这个问题; 根据已知的科学知识, 水在植物体内的运动主要是依靠两种方式:一是细胞间的介质浓度差为动力, 水总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渗析,
这种浓度差是通过叶子的蒸发作用而产生的。 处于大树顶部的叶子通过蒸发作用使叶肉细胞内的水分蒸发, 从而降低了这些细胞内水的浓度,邻近细胞就自动地通过渗析作用向其补充水分,达到平衡为此。
第二,通过毛细管原理。 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是一个综合作用的体系。 对于每个因素起了多大的比重, 这需要科学的实验来揭示。 因而,我对这个问题的最后答案是:这需要一个严密的科学实验来解答。
要是让我来做这个课题的话,半年时间一定可以完成任务。不过, 我确实对此不感兴趣, 既不想喝酒,也不想签合同。
我发现吴老的博文有一百多个评论,
好像没有一个得到吴老的肯定和满意,这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我的感觉是:现在的一些博士考虑问题很单纯, 不具备综合分析, 严密逻辑推理的习惯和能力。 这是不是跟我们的教育方式有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9: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