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导师vs.研究生——“叶公好龙”新说 精选

已有 10341 次阅读 2012-11-14 14:56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学, 科研, 研究生, 选择, 高中

昨天,一个长期以来都表现非常优秀的博士竟然不老老实实地走导师为他设计的科研之路,而跑去教高中,让程代展老师“昨夜无眠”了【1】。紧接着,张海霞老师跟着和了一篇“过分务实和名利化的环境让我们无法回答钱学森之问”【2】。忽然之间给有些沉寂和乏味的科学网上带来了一个新的热议话题,甚至掀起了一场风暴,还有若干其他博友,陆续就此话题撰文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若干篇博文看下来,好几条评论贴上去之后,俺忽然“十指大动”,也来敲打出一篇博文,说说我对相关问题的看法。

事实上,最近几周俺教学任务繁重,前天六节课上罢,不但当天晚上睡得很香,连次日的午睡都严重超时,所以根本体会不到程老师“昨夜无眠”是如何的痛苦。至于传说中的“钱学森之问”,我早在三年前就曾经通过品读钱老对温总理说的那段著名的话做出过一定程度的“解答”【3】。关于人才,我的根本看法是人才是“冒”出来的,不是“选”出来或者“拔”出来的。而且,人才可以在某一天“冒”到您这里,也自然可以在之后的某一个时刻从这里“冒”出去到其他地方。长期以来我在招收学生方面的基本做法是“守株待兔”,即等待学生来找我或作出选择,而几乎不“主动出击”去游说学生,以免将来出现“叶公好龙”的局面【在我读小学时,“守株待兔”和“叶公好龙”两个成语寓言恰好是在同一课中】。

所谓的“叶公好龙”,一方面是学生做“叶公”,导师及其研究方向为“龙”。学生在入门之前和入门之初,可能表现得像传说中的“叶公”那样,非常积极主动地在表象上去“好龙”,给人留下非常喜欢科研也非常善于做科研的印象。然而,一旦哪一天“龙”真的降临了,他们真的要在择业时面临做科研还是做其他的工作的抉择——是走科学家的道路去“坐冷板凳啃凉窝头”一样地过“紧日子”,还是去找一份当前更能得心应手而且效益颇好的热门职业工作之时,就会有很多人被“龙”吓跑,改变初衷而选择如程文和张文中提到的那样去当收入丰厚的中学教师或者银行职员等等。

反过来看,“叶公好龙”的另一面则是导师为“叶公”,学生为“龙”。真正的“好龙”者必须能够承担豢养“真龙”所需的一切代价,否则还是画几张龙图挂墙上、雕几条龙在柱子上或者摆几个龙形艺术品放桌子上更稳妥些。“叶公”导师如果遭遇了“真龙”童鞋,不能给真龙童鞋以足够好的研究条件、足够丰厚的待遇、十分到位的引领和指导和未来钱途上强劲的推动力,却还奢望能够“说一不二”地统御真龙,其实也是很悲哀和痛苦的。

粗略地看了两篇博文对事件过程的描述,感觉这些已经“秀优”【4】的“优秀”学生其实都挺累的,他们不仅要做得比别人好(这是他们的本事),而且还要做得比别人多(这可能是他们自己要的,也可能是导师给安排的)。其实非但科研上如此,就连给谋求未来的职位前程,他们也都会比别人多找几条路(这或许是他们的精明之处)。优秀的学生们能做到如此“狡兔三窟”,自然也就不怕不牛导师们的“守株待兔”和牛导师们的精心网罗了。不过,在他们充分地跳跃着“秀优”之后,是总要找一个给自己找一个安全稳定的安身立命之所。他们的数学那样的好,自然可以当好自己的精算师。做什么对自己最有利,其实他们自己都很清楚,以前清楚,所以他们会去选择程老师张老师们做自己的导师;以后也清楚,所以他们会坚决地离开课题组,转行从事那些对他们来说毫不费力就能脱颖而出并赚到大钱的职业,迅速成为“成功人士”,而不在学术圈继续里苦熬。其实程老师张老师们大可不必为之“无眠”和“懊恼”,在如今这个浮躁而变化莫测的世界上,导师们要明白“老板~~比较老的‘跳板’”的道理【5】,哼上几句《萍聚》,便可悟到师生“缘分”【6】。

顺便说一句,俺课题组在2005-2006年前后也出过三个去北京和杭州教高中的硕士,他们在读研期间都已经有学术论文发表,其中2006年毕业的那两位还都发了引用率不低的SCI文章(本校硕士是2年制,这三位同学都是师范院校毕业考过来的)。最近所知的情况是,他们都干得挺不错的(其中两个同在北京的还曾在市一级的教学比赛中不期而遇),也很幸福。

 

参考:

【1】    程代展:昨夜无眠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60333-632151.html

【2】    张海霞:过分务实和名利化的环境让我们无法回答钱学森之问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9-632204.html

【3】    吕喆:细品钱学森对温总理说的话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267239.html

【4】    吕喆:优,是秀出来的!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624876.html

【5】    吕喆:老板”~~比较跳板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505337.html

【6】    吕喆:哼一曲《萍聚》,话师生缘分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500842.html

 



“逃离”科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632482.html

上一篇:光棍不吃眼前亏?!
下一篇:“我是为你好”,到底好不好?
收藏 IP: 219.217.246.*| 热度|

50 王号 谢强 王涛 曹聪 孙学军 陈小润 曹广福 庄世宇 曹裕波 逄焕东 鲍海飞 刘淼 李永丹 李学宽 迟菲 刘全慧 魏武 王世喜 陈楷翰 王修慧 夏少波 徐满才 赵斌 李伟钢 姜宝玉 吕海平 李宇斌 韦玉程 陈儒军 唐凌峰 黄卫东 杨生茂 彭思龙 何士刚 李世春 唐常杰 张雁祥 徐长庆 郭燕茹 李土荣 陈桂华 刘钢 wgq3867 fansg anran123 syjjliu68 xqhuang qinzhaosu sz1961sy yxh316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0: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