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上来看了程老师的博文《昨夜无眠》,特别能体会到程老师的心痛与遗憾,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学生,甚至是更加惨痛的例子,正好也写出来吧,算是和一下程老师,也让各位看看我们的教育为什么难以回答钱学森之问。
几年前,最顶尖的**大学的一位学生来找我谈保研的事情,很好的条件,中学是竞赛保送生,数理化都是很强,大学成绩虽然不是前10%,也很不错,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对我们学科的现状和前景也是门清儿,好呀,当时就下决心要招来,可是我那段时间准备出国做访问学者,就只好忍痛割爱推荐给一位十分优秀的导师了,当然也是顺利录取入了北大校门。本以为应该是很快脱颖而出、能够很快听到他的好消息,没想到,一年以后我在美国收到他的邮件:“老师,你能帮我再联系一位导师吗?我目前的导师研究方向和指导风格不是很适合我,我想换换。”我邮件里询问了他的一些基本情况,想想每个学生可能都有不适应的导师,于是就好心又帮他联系我的另外一位好朋友、也是一位业务和人品都很出众的好教授,那位老师也就接纳了他。等到我回国的时候,跟这位朋友聊起来,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我根本见不到他,不知道他在做什么?”没办法,这位同学也不见我,似乎失踪了一般,等到毕业的时候,当然也就毕业不了啦。此时也就算罢了。前年冬天和女儿一起散步,走到中关村附近的一个大厦里,忽然看到一个宣传的橱窗里贴着他的照片,再一看,原来是一个著名培训学校的宣传栏,他的青春洋溢的照片和大名处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桌子上的服务人员见我们在这里徘徊,马上来问:“是不是要报什么班呀?”我说:“他是你们学校的吗?”那位美女马上十分热情地说:“*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创始人,非常著名的奥数辅导老师!”妈呀,我惊讶地长大了嘴巴,原来如此!我一下子明白了,他在干什么,为什么毕不了业,也为什么这么久都不出现了!那个美女看我的表情,立马问我:“您认识我们校长?”我无语!我怔怔地拉着女儿离开了,失魂落魄一般,一会儿就接到了他的电话:“老师,刚才员工打电话来啦,我一猜就是您,这些年没有机会向您汇报,我现在也算是为教育做贡献呢!。。。。。。”我不记得我到底是怎么回答他的,我只记得那天晚上我彻夜难眠,是呀,一个多么好的苗子,可是他却早早地把自己抛弃了,用他的聪明才智做着这些可以称为“教育的囊肿”的事业,还飞黄腾达!所以我痛恨奥数,痛恨它这种功利化的教育模式,把好好的聪明的头脑教育得只知道玩弄各种“技巧”,只知道去做那些急功近利的事情,而从来都不去想到底应该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那些有意义的事情上!还美其名曰:我们在为社会做贡献,其实是在不停地制造各种“囊肿”和“垃圾”!
另外一个学生,很巧也是一位十分聪明的学生,大学里他学的专业不是他的理想,所以他毕业设计的时候来找我:“老师我希望MEMS这一新的专业,我能来您这里做毕业设计吗?我毕业后继续在您这里做一年科研再申请出国。”说得十分诚恳,虽然是跨学校选,稍微有点费劲但是他还是跟我做了毕业设计,毕业后也继续留下来做科研助理(就是我给发一些生活补贴),基础很不错,能力也很强,所以各项工作开展的十分顺利也很快有了一定的小成绩,各项英语考试的成绩也很突出,于是申请出国的时候也就很容易就拿到了TOP5大学的offer,招他的那位美国教授我也认识,一起开会时还说起他去了以后做什么工作。看似一切顺利的事情,暑假的时候他就回家了。我也没在意,以为他就直接去美国了。没想到,1月份接到他的电话:“老师,你能帮帮我吗?”我说:“你回国啦?什么事需要帮忙?”听他仔细一说,才知道事情不是这样发展的,他暑假回家后等待签证,没想到,他的签证杯具了!但是那位教授很看好他,就说:没关系,你再申请一次,我把你的Offer保留到春季入学。于是,他暑假后又再申请签证,一直等到1月中旬才接到通知,他的签证通过了,而美国那边学校确定春季入学的时间早过了!他希望我跟美国那位教授说说,是否可以保留他到秋季入学?我说:原来这样呀,确实悲剧,那就试试吧,正好马上和那位教授一起开会,于是我就又跟人家好好解释了他的情况并对他的科研潜力再次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那位教授也是好人做到底:那好,我就给他保留到秋季入学吧,我不招别人了!事情本来可以这样完美滴结束了,可是春天的时候,他回来了:“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我上个学期在家里等待的时候,闲着没事儿就报考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研究生,现在我竟然考上了!他们也要录取我,美国那边也对我这么好,我真是难以取舍呀!”天哪,这个孩子!我知道人民银行“五道口学院”是最难考的一个研究生院,分数必须奇高才行,他考上了!我一时无语,我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选择去美国读博士,因为凭你的智商和能力应该去做真正科研创新的事,而五道口学院虽然挣钱多、挣钱快,可是它不做科研创新的事,很多其他人可以做。”可是,在组里咨询其他同学的时候,支持他去五道口学院的人远多于支持去美国读博士的人,最后他选择去了五道口学院!虽然近在咫尺,他和其他同学都保持这很密切的联系,却独独不肯来见我,那天我的助理过来跟我说:“老师,**真的是考神呀,他又考了......”我说:我真的不希望他是“考神”,我希望他成为一个科研的战神!”我为他的选择感到遗憾,为我们损失掉一位颇具潜力的科研人才遗憾!
这就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两次刻骨铭心的学生的“叛逃”,常常会扼腕长叹,我们每天都在被人诟病:科研创新能力差,出不了真正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解决不了科研难题,可是看看我们的教育现状,过分务实和名利化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让我们陷入了恶性循环:具有潜质的好苗子不断地主动或者被动地逃离,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去做一些“更加务实和名利化”的事情,而美其名曰成功!而那些原本资质不够好的苗子虽然倾尽全力,可以实现一定的科研进步却难以开拓出新的科研天地,当然,这些努力一样是值得尊重和期待,因为正是他们以耕牛一样的精神支撑了中国的科研界在不断前进,一步一步走上正规。所以还是那句话,我们要怎样来回答钱学森之问:不仅是大学老师的事,也是全社会需要思索的问题,更是我们年青一代自己的选择。当然,也看到这几年有很多不错的学生开始致力于科研,算是看到了一线的希望和淡淡的曙光,期待这样的“正能量”能够不断地增长,这样的积极影响能够不断地扩大。
最后,以这句老话与程老师及各位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6: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