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无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anxk06

博文

深切缅怀我国“细胞生物学之父”郑国锠院士

已有 3917 次阅读 2012-10-24 12:38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郑国锠

2012年10月12日,有人告诉我,郑国锠先生逝世了,始终不敢相信这个消息,作为我国第一批响应国家号召,从美国归国并致力于兰州大学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神一样存在的伟人,忽然就与世长辞,让人心里怎么也不能接受。
一直以来,郑国锠院士都是我们这一代学子心中的楷模。他是我国著名植物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细胞生物学的奠基人、细胞工程研究的先驱和开拓者,其学术成就已经广为细胞生物学和植物学界的广大学者,研究人员所知,在此不做过多评述。
从他的一生,我能感受到的是老一辈科学研究者的爱国以及奉献精神。1950年,郑国锠院士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至今一直在兰州大学生物系工作。且不说当今出国热潮,以及出国后很多研究人员留在国外的土地上。在当时当时留学生回国,阻力重重,但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他能从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环境中毅然决然的跳出来,回国奉献自己的所学;而且,当时他回国后同时收到祖国很多知名院校的邀请,其中不乏上海等沿海城市的高校,并且许以优厚待遇。但是郑国锠院士本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样的宗旨,踏上了西去的列车,来到兰州。在当时,兰州这样的西北城市被形容为鸟不拉屎绝对不夸张,山是光秃秃的,水是黄澄澄的,没有任何的科研条件。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郑国锠院士留了下来,带领全系师生一起把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建设成为当今拥有7个硕士点、3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成为国家生物科学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能静下心来做科研的人真心不多,能坚持做科研,数十年如一日的人更不多,但是郑国锠院士用自己的言行对科研的坚守这个神圣的词语做出了诠释。在此,奉上我一个小小的博士研究生一片敬仰和感激之心!为您的付出,为您的坚守,为您的贡献!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郑国锠,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细胞学家、中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一位长期从事生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学者。

中文名: 郑国锠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14年3月
职业: 科学工作者
毕业院校: 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威斯康星大学
信仰: 中国共产党
主要成就: 1999年郑国锠荣获全国归侨、侨眷
主要成就: 先进个人称号。
1999年郑国锠获全国先进科普工作
者称号。
2003年郑国锠获“何梁何利科学与
技术进步奖”。
代表作品: 《细胞生物学进展》《植物细胞融合与细胞工程?郑国锠论文集》。
编辑本段中科院院士
  郑国锠

郑国锠

  院士(1980年-2012年)
  博士(1950年-2012年)
  教授 (1951年--2012年)
  博士生导师(1981年--2012年)
  男, 1914年3月生,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所长.1943年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博物系,1950年底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兰州大学生物系原系主任郑国锠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0月12日15时06分在兰州逝世,享年99岁。
编辑本段任职  历任兰州大学生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名誉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兼研究员,杭州大学生物系客座教授,中国细胞生物学奠基人,科学院资深院士。曾任国务院第一届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细胞生物学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植物细胞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卷委员,《细胞学》副主编,国家教委高校理科生物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细胞生物学编审组组长。《植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西北植物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编委,《细胞生物学进展》主编,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科协副主席。
  长期从事生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教学工作方面,1978年授命编写《细胞生物学》高校教材和草拟《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1980年《细胞生物学》出版,连续印了8万余册,1992年又出第2版,已重印3次。1980年在国内首创细胞生物学专业,举办了全国细胞生物学师资讲习班和实验课班,培养了大量人才,已毕业博士生16名,硕士生30余名,大部分成为学术带头人和领导骨干。[2]
编辑本段教学科研简介 教学工作  他长期从事生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教学工作方面,1978年由教育部授命编写国内第一部《细胞生物学》高等学校教材和草拟《细胞生物学》教材大纲,并成立了教育部兰州大学细胞生物学研究室。1980年《细胞生物学》第一版由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连续印了八万余册,1992年又出了《细胞生物学》第二版,已重印五次。编写了实验教材《生物现微技术》。1980年在国内首创细胞生物学专业,并在兰州主持召开了全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成立大会。先后多次举办了全国细胞生物学师资讲习班和实验课班,为国内培养了大量细胞生物学教学与科研人才。在兰州大学生物系执教五十余年,长期从事生物学基础课和实验课的教学任务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生的指导工作,已毕业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32名,这其中大部分已成为国内外学术带头人和各单位的领导骨干。[2] 科研工作
  郑国锠 院士

郑国锠 院士

  在科学研究方面,他长期从事植物细胞融合和细胞工程的研究。在早期他发表的有关植物体细胞染色体减数的论文提出的体细胞同源染色体在前期分离,后期形成双纺锤体,最后形成为四个单倍体,是国际细胞学公认为体细胞内出现的染色体减数机理之一。在细胞融合(Cytomixis)方面,研究了细胞融合的起因、机理及其生物学意义;近年来又进行了胞间连丝和胞质通道生物发生的过程及其功能,细胞骨架和核骨架与细胞融合运动的关系的研究。首先肯定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穿壁运动是自发的正常生理现象,发现核液运动和收缩蛋白与染色体穿壁运动有密切的关系,而染色体穿壁运动后出现的染色体突变又与核型进化和B染色体的起源有关。1998年发表在Protoplasma杂志上题为“百合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I纤维素酶的细胞化学定位及其与次生胞间连丝形成的关系”一文,解答了国际上几十年来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即阐明了形成胞间连丝所需的酶出现的时间和部位,受到编委的重视,将该文的一张照片刊登在封面上。在植物细胞工程方面,指导研究生在花药和未授粉子房培养、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细胞胚的发生、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杂交、抗盐作物品种的筛选和遗传转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曾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主持了国家教委的“七五”规划生命科学中的“细胞工程”项目,取得了一些成就,其成果编有《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基础研究新进展(1988)》一书。[2] 成果  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编著国内第一部高等教材《细胞生物学》和教学参考书《生物显微技术》分别于1987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甘肃省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编著了《细胞生物学进展》(共三卷),《植物细胞融合与细胞工程·郑国锠论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1)。他的科研成果,于1985和1986年二次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同时获1999年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
编辑本段获奖情况
  郑国锠院士

郑国锠院士

  1、1987年, 郑国锠教材《细胞生物学》和《生物显微技术》分别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甘肃省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
  2、1985和1986年郑国锠两次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3、1999年郑国锠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
  4、1999年郑国锠获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
  5、2003年郑国锠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6、2011年郑国锠获“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CST杰出贡献奖”[2]
编辑本段部分论著  《细胞生物学》(第一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4)
  《生物显微技术》(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8)
  《细胞生物学进展》(共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卷:1989.10,第二卷:1991.10,第三卷:1994.10)
  《植物细胞融合与细胞工程·郑国锠论文集》(学术期刊出版社, 1989.2)[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746-625683.html

上一篇:朋友今天就要远走,干了这杯酒
收藏 IP: 218.29.13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5: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