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里橙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Roy 我爱生命,更爱生活

博文

科研名利场的孤独者

已有 3897 次阅读 2012-5-24 18:45 |个人分类:科研笔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 孤独, 名利场, 张江南, 李开盛




张江南每周末在家举办沙龙,与学生们交流,科研经费申请为零、9年发表论文仅4篇,被学校取消招收硕士资格。4月22日,一封“关于取消硕士生导师资格申请”的帖子,把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副教授张江南推到了风口浪尖。
 
千余字的申请信中,张江南只字不提自己的科研成果,大多是学生和自己教学的情况:已毕业的7名学生中有3位学生获得学校优秀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奖;应邀为艺术、外语学院的研究生开课,大都以英文原版文献作教材;学生认为在我的课上能学到知识、锻炼思维,受到一致好评……张江南在申请信中毫不掩饰愤懑。他痛陈高校科研以课题经费为代表的弊端,对教师以计件工资式的定量考核,“不但对学术、对教育毫无益处,甚至是扼杀学术、败坏教育的祸根。”
 
“课题本身就很无聊。”张江南认为,这种无聊来自课题内容的局限。大多数课题不是研究者出于学术需求希望去研究的问题,而是有所谓指导性的方向,为了申报成功,大家就都往这些方向上靠,但其中真正有研究价值的乏善可陈。康德是张江南最推崇的学者。“写《纯粹理性批判》写了12年,世人还以为他死了。”张江南笑着说,而原本只给康德3年时间的出版社也就等了他12年。“我既然已不能招生了,短期内这个制度也不会改变,那么我何必再担个空头的导师资格呢?”
 
 
 
课题制变成拦路石
 
今年1月,李开盛在其博客上发表声明称,不再申报和参与各级社科基金课题。他表示,课题制早已变味,已经由本来的学术创新推进剂变成了一个拦路石。其课题来源单一,课题的级别、数量而非质量成为一个教师和学校的评价指标,已经变成了一种政绩工具,一种资源分配的手段,而丧失其原有的在学术研究、培养人才方面的积极意义,反而成为一种无形的制约与重担。
 
 
“安静的书桌”如何安放..
 
徐斌在离职演说中批判高校“取经费、应考评、上职称”等严重的名利取向破坏了以求道为目的的单纯之心;还痛斥近年盛行的数字化考评、高校排名,让各级像疯了一样抓项目、课题、报奖、基地,行政权肆无忌惮侵害教育权和学术权,搅得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职称评定:欲望的无底洞
 
日前,谌洪果在媒体上公开撰文表态,这辈子坚决不再参评什么教授职称了。他表示,自己的担忧在于,一旦学者主动参与到这种评价体系中,就再也无法坚守某些学术的人格和底线。教授评上了,会忧虑该谋个怎样的官职;当上了教授,还想当硕士导师组组长,还想当博导,四级教授不够,还得争取三级教授、二级教授……这真是一个欲望的无底洞。
 

related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8372-574543.html

上一篇:科研中的孤独者
下一篇:谁是世界羽坛一哥?
收藏 IP: 136.148.97.*| 热度|

6 张鹏举 孙静 赵建民 李永丹 刘洋 闵应骅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8: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