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接前回。前回书《总有你吃的,总有吃你的》讲到某重点大学一位二级学院院长为应对学校的年度目标考核,如何当好“黄世仁”,既向全院老师收得到租,又向学校领导交得了债的故事。其实这位院长跟我“新闻1+1”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提出了一个令“黄世仁”们咬牙切齿的问题:有些年轻老师博士毕业三四年了,居然写不出一篇论文,这是为什么?!
我借鉴“钱学森之问”,把院长之问比喻为“黄世仁之问”,虽然不排除院长也有对年轻老师恨铁不成钢之爱。院长的话语也说明了这一点。院长说最近几年他们院引进不少年轻博士,本来对他们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在论文方面有所贡献,但事实上有相当部分年轻老师博士毕业三四年了,居然没有写出一篇文章!特别是一些从牛校毕业的博士,他们在读博士期间在国外杂志发表了不少SCI论文,博士毕业后照说水平更高了,应该发表更多更好的论文才正常呀!但也是毕业三四年了,一篇文章都不出!这就说明这些博士不是能力问题,就是态度问题,孰可忍孰不可忍!
我揶揄院长,如果把博士毕业三四年了写不出一篇论文归结为能力问题或态度问题,那么归根结蒂都是院长的问题,因为如果是能力问题,那么说明院长用人失察,或者是唯论文是上从而被论文蒙蔽了;如果是态度问题,那么说明院长领导不力,或者是制度有误让老师没有了写论文的动力。话虽这么说,“黄世仁之问”的确应该多少是有能力问题或态度问题在里面的。站在被统治和被压迫者的立场上看,其它方面的原因也是有的,例如:
1、 疲劳期和厌倦期。博士期间读得很辛苦,脑子和身子都达饱和或极限状态,甚至元气大伤,博士毕业参加工作后自然要喘口气,修生养息。至于要修生养息多长时间,完全因人而异,极端的情况甚至有人希望一辈子不做研究,不写文章。这种现象有点像有些高中生考上大学后就不再想学习一样。
2、 实际困难。博士毕业参加工作后立马面临适应新岗位和成家立业的困难和压力,很难再像读博士期间那样潜心科研了。过来人不宜站着说话不腰疼,革命生产两不误还是很难的,也只有极少数人才做得到。
3、 境界提升。博士期间为了毕业凑文章,参加工作后发表文章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都暂时降低,同时自己的学术境界又提升了,对那些为了凑数的文章看不上眼,不如潜下心来琢磨大一点的科学问题,有了奇思妙想之后再行动。
当然,究竟是不是由于上述原因,其实是很容易看出来的。从一个博士生导师的角度看,博士在读期间能写出一堆SCI,而毕业三四年了,相当于又一个博士期,在仍然有论文需求和压力的情况下,反而写不出一篇论文,说明博士生离开导师后便寸步难行,本质上反映出博士生培养存在严重问题,特别是没有培养博士生具备独立科研工作的能力。
纵观国内各高校,无论是土鳖博士,还是海归博士,博士毕业三四年了写不出一篇论文,这种极端的例子的确不少;博士毕业三四年了,虽然出了些文章,但出不了像样的文章,至少出的文章比博士期间差,这种情况更多。这些都说明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科学家伙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持续努力,同时也说明形式上用论文体现出来的所谓学术水平,并不代表作为学生的论文作者具有与水平相称的科研能力,这种现象类似于高分低能。
遗憾的是,博士生中的高水平低能力现象,在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现实社会中被多数博士生所接纳,甚至所渴求,而有些导师,包括国外的一些牛导师,有时为提高工作效率,也迎合博士生的需求,甚至有意为之。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博士生在读期间甘当“学术农民工”,或者是导师有意把博士生当“学术农民工”:博士生只参与整个科研过程中的苦力环节,主要是动手和跑腿环节,而其他更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动脑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甚至撰写论文,都由导师代替。论文发表了,博士生第一作者,导师通信作者,双赢的局面,皆大欢喜,特别是博士生,带着一堆由导师代笔的高水平论文可以到社会上谋得高位,更是何乐而不为,只是,赢在其中不一定赢在其终。博士毕业虽然靠苦力赚了点论文,但终究没有摆脱“学术农民工”的命运;虽然具有自由之精神,但缺乏独立之思想,毕业后还得继续到各大工地转悠,寻找新的雇主,如果找不到雇主或找到的雇主不安排具体活计,就只好继续找或继续耗。
窃认为,读博士,最重要的是通过高难度的科研工作磨练意志、锻炼能力、增强自信,要达此目标,必须亲历整个科研过程,导师与学生如果在这个过程的各环节中存在明确的分工,虽然可能会提高工作效率,但很难提高科研能力。论文就像分数,只不过是学业成绩的一种表现形式,把读博过程转换为认识进步,特别是加深对科学研究本质的认识程度,推动自身多方面的发展,才是根本。
“黄世仁之问”再一次说明,这年月,大学老师,或者把面再扩大一点,科学家伙的命最苦,即使在“占位第一”的中国社会已占据了一个好位,也是最不好混的,想要喘口气都不被容忍。科学家伙千万不能有衙门里的家伙那种思维,后者只要占好了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就可平安过日子,而且绝对的只上不下。选择做科学,就要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就也给想要在高校或科研院所发展的年轻博士生们提了个醒,既然将来要在最不好混的行当混,不管是自愿的还是被逼的,最好在读研期间下死功夫,多学点本领,多存些余粮。
本文登载于《湖南大学报》2012年6月18日总第1296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