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待遇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吗?
(王德华)
待遇高就能招到好学生吗?
待遇高就能促进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吗?
当今的研究生教育,待遇是个大问题吗?
.... ....
这些问题我思考有些时候了,就是不明白,也不敢轻易写点文字。
钱,物质,待遇,对于年轻人很重要,对于人生尚未独立的年轻人尤其重要,对于今天的年轻人尤其尤其重要。所以,他们看重这些是应该的、自然的,可以理解的。在贫富悬殊日趋严重的今天,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国家明码标价买人才的今天,似乎更应该理解他们。研究生也是年轻人,所以研究生要求待遇,无可非议,情理之中。再说,我们也从年轻走过,所以更应该理解。虽然理解,但不能万岁。
那么,今天的研究生教育的现状是待遇低导致的吗?改善研究生待遇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吗?这个问题不好肯定回答,也不好轻易否定。待遇一定是很重要的,但是否真的重要到决定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思想状态,应该说针对不同的研究生(群体),会有不同的答案。
研究生读研究生的目的,导师培养研究生的目的,本来是很清楚的事情,似乎不少学生和导师并不是很清楚,并且很模糊,或者完全不清楚,不知道是故意忽视还是有意回避。培养研究生是完成课题任务的吗?培养研究生是发表SCI论文的吗?培养研究生是给导师挣工分的吗?培养研究生是为了自己的公司招廉价劳动力吗?..... 同样,读研究生是为了挣大钱吗?读研究生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吗?读研究生是为了提高社会地位吗?说“是”也有理由,说“不是”也有理由。
从根本上说:不是。那是什么?大家很清楚的,把国家的文件和规定搬出来,大家感觉有些假,有些空。但实际上,培养研究生如果不是为了国家明天的科研人才队伍,那到底是为了什么?研究生不明确目的,导师不明确目的,或者说明明知道自己的目的,为了自己的某些私利而装聋作哑,那还谈什么“培养”(培训、训练、锻炼、经历、学习、教育)。在科研作为一个社会职业的今天,研究生培养作为“科研”(或者包括教学)职业的一种专业培训,应该说是没有大的方向问题的。
说到中国的研究生待遇(生活补助或津贴),确实是非常低非常低的,低得说不出口,低得让人不可信。随着研究生培养发展成为研究生自费,研究生招生大跃进,研究生培养产生了很多的严重问题,全国都一样,问题是普遍的、公认的。研究生群体的剧增,导师群体的剧增,科研条件的不足,师资能力的不足,不合理的评价体系、功利化的培养模式,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等因素汇杂在一起,导致了今天研究生群体的迷茫,导师群体的混杂。不具备研究生培养的单位在大量招收研究生,不具备研究生培养能力的导师在“艰难”地“肩负”研究生“培养”的重任,众多本来不该读研究生的大学生“误入歧途”… … 想想看,不该成为导师的成了导师,不该读研究生的加入了读研的队伍,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和世界一流,发表论文数量世界前茅,研究生数量第一,我们应该自豪吗?!可是,师生关系每况愈下,导师没有了尊严,研究生群体也是众生万象,师将不师,生将不生。世界第一的博士和硕士生产大国,竟然没有多少符合“国家标准”的人才,所以我们需要再花大价钱从国外进口人才;国内稍微有点追求的博士们,也只能选择远涉重洋,另谋出路,国内似乎已经没有了“土产博士”的生存空间… 论文大国,也成了抄袭大国,剽窃大国,垃圾论文大国… …我们天天喊创新,我们天天喊和谐,我们天天喊稳定,我们这些年都做了些什么呢?不错,国家的大方针是正确的,成绩是突出的,无论从人才培养数量上质量上还是论文数量上论文质量上,都有了世人刮目的进步,史无前例。我们是自欺欺人,还是喜欢假大空?哪个国家不进步?哪个国家不发展?
那么,哪些学生该读研究生呢?那些教授能做导师呢?有追求的学生,喜欢科研的学生,应该鼓励读研究生,走学术道路。具备培养研究生能力的教授们,才能做导师。怎么才算有追求呢?怎样才是喜欢科研呢?什么样的水平才是研究生导师的水平呢?哪些能力是培养研究生的能力?我不回答了。
说得远了,回到正题。待遇真的很重要吗?网上一则消息说,南方某大学计划给研究生提高待遇,每年补贴达到4000元人民币,据说研究生们高兴得欢呼雀跃。看到这样的消息,你是哭呢还是笑呢?中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每年的补贴最低也超过1万元(研一),博士生的补贴每年最低也超过3万元,同学们啊,既然看重待遇为什么不报考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呢?每年研究生复试的时候,每年批阅研究生考卷的时候,导师们都会摇头叹气,感叹招不到理想的学生。问苍天:好学生都哪里去了呢?
我这里做个广告:中国科学院的科研条件,科研经费,师资队伍,研究生待遇,在全国应该说是很不错的。有志于科研的学子们,欢迎加入到科学院的队伍中来。在这里,如果你有追求,你会获得你想获得的,你会得到你想得到的。在这里,如果你喜欢科研,热爱科研,你会飞起来的。这里不会让你失望!
你会说科学院难考,科学院难毕业,科学院竞争激烈,科学院要求太高....这些都是假象,您真不了解科学院,抽时间、找机会,到科学院来看看、聊聊吧。导师们希望的是真正喜欢科研的学生,喜欢的是真正有追求的学生,有理想的学生,有奉献精神的学生,有头脑的学生。
好像有点跑题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