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机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生物体,而且人有思维能力,因此人就有了七情六欲,也带来了各种情绪。除了我们熟知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之外,实际上人还有许许多多种情绪。什么是情绪呢?实际上这是个没有解决的哲学问题,也是个深层的心理学问题。个人以为,情绪相当于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人就是在各种不同的状态中来回的切换,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相当于有一个状态机。当然人不是一个拥有固定程序的计算机,而是不断地受外界刺激,并且内部有一个粘性的动力系统,两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状态转换机制。虽然人对于每种情绪都有自己的抑制和处理机制,但是就个人观察和经验来看,几乎所有的情绪都能给人带来伤害,只要一种情绪维持很久,就很容易引起生理上的疾病,当然,对于工作生活来说,无疑都是更加有害的。比如,长期的压抑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长期的焦虑可能导致精神抑郁,长期的愤怒更是可怕,会导致生活的混乱不堪。因此,为了生活,为了身体健康,尤其是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要有效的调整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要做自己情绪的操作员。那么怎么才能做自己的情绪操作员呢?我认为如下几条是值得思考的。
一、给自己的情绪设置更多的传感器。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知道自己进入了一种新的情绪状态,而是被情绪所牵制。比如,杀人犯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而是在某些情况下被刺激进入了一种具有极端暴力倾向的状态,并且不能自拔,短时间内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比如,一个小偷进入一户行窃,主人发现了并且进行斗争,在斗争中说了一些威胁的话,也可能在搏斗中伤害了小偷,小偷的状态可能立刻转化为非理性的暴力状态中,最终导致凶杀。这时候杀人者是一种受外界刺激的被动行为,而非事先预谋。这是让人非常可惜的局面。这个例子仅仅是极端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我们一样是在不自觉的跟着情绪走,有时候甚至做出了让自己很后悔的决定或者行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要清楚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也就是要给自己的情绪设置状态传感器。如果能够及时的感知自己的情绪状态,那么对于有效的情绪调控是非常必要的。不能探知自己的情绪状态就谈不上情绪的调整和控制。
二、给自己的情绪设置陷阱。陷阱是一个程序上的词汇,也就是当程序运行到这个点之后,就被强制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运行。这是为了避免死循环的无奈之举。但是这种方法对于个人情绪的管理是非常有效的。当我们进入了一种情绪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应该有一个陷阱机制,让我们强制跳出这个死循环。当然,这个强制转移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养成一个思考的习惯。有些人有意无意的会借助于陷阱手段来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比如,有些人一段时间很低迷,会去理个有个性的头发来让自己有个新的情绪机会,可能就此走出陷阱。也有人借助于一种以前没有的行为来走出陷阱。比如,以前比较懒得动,可能通过跑跑步,游泳等有效的运动来让自己的情绪解套。这些解套的方式无疑都有一个共有的特性,那就是做了以前没有做过的事,产生了一个新的较强的系统刺激,让情绪运转到达另一个状态的机会大大增加。
三、培养好的情绪转移机制。情绪之间的转移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在很开心的情绪下很少有直接转化到忧虑的可能,除非出现了外部情况的剧变。一般情况下,情绪是和外部条件是互动的,但是内部转移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某些不好的情绪端口尽可能设置看门狗,尽量不让情绪向那条路上转移是防微杜渐的本质方法。但是这种机制似乎还没有得到彻底的了解,那我们只能通过日常的行为来形成好的情绪习惯。比如,遇事先冷静思考三分钟,而不是立刻跟着事情的发展情绪就变化。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防火墙方法。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我们冷静的分析,用我们自己的知识都能妥善的面对当下,而不会导致情绪的变化甚至失控。还比如,养成乐观的习惯。所谓乐观就是用更积极的态度看事情。世界上的事的发展规律太多,以至于我们在很多情况下无法预知为了发展,但是乐观是一个很好的机制,因为可以避免向忧虑、悲伤等恶性情绪转化的防腐剂。还比如,学会放下。每天到了睡觉时间,不管天大的事,学会倒下就睡,醒了再说。往往我们会发现,前一天还忧心忡忡的事情,在今天看来没什么不好接受的,也没什么好可怕的。睡眠是解决情绪的非常好的方式。
四、培养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大多数情况下是被动的随着情绪起舞,尽管我们前面谈到的方法仅仅是应急作用,主动引导我们自己的情绪才是自己情绪的主人。当然做到这一点更加的困难,但是有一些方法还是可以考虑采用的。比如,与人为善,能换来更好的人际关系,让外部刺激变得更加友好,就不大容易引起恶劣的情绪。还比如,积极主动系统地做事可能会避免由于事情处理的结果的糟糕而产生恶劣的情绪。良好的做事风格是保证情绪的有效武器。我们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其原因就在于,可怜之人的可怜状态,在相对平等的环境中,多数是由于自己的过失而产生的。这点佛教的作用就比较大。佛经中谆谆教导的许多方式方法,无非就是让我们的情绪能够得到较好的激励,而不致产生坏情绪的外部要因。还有一句话对此算是解读,就是:佛怕因,人怕果。我们往往希望好的结果,但是好的结果往往需要好的原因或者好的前提。没有好的因,就不要奢望好的果。
五、有意识的利用情绪是最佳境界。其实很多人都在追求平静的心态,正如本文开始所说,所有的情绪或者状态都不是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的。即便是平静的心态,也不是都有好处。我们从事科研工作,希望有好的产出,希望有独特的创新,但是创新往往并不是在平静的状态下产生的,往往是在极端的情绪状态下产生的。比如,李白的诗多数是酒后快意的状态中产生,写诗的时候甚至是一种癫狂的精神状态。有些书法家想要写好或者画好一幅画,千方百计的寻找所谓的灵感,这种灵感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某种情绪状态。比如,王羲之的字,并不是都在同一水平上,平平淡淡的情绪是写不出好字来。王勃写文章也就滕王阁序是最好的。当我们希望创造时,就需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某种有利于自己创造的情绪。宋代有些人当官的时候没有什么好作品,相反罢官之后才有好作品。尤其是南唐后主李煜,成了俘虏之后写的诗反而更好了。我相信,后者的心态肯定不比当皇帝时候更好。
我们一生都在和自己的情绪做斗争,我们的成就大小除了与智力、知识、运气、精力相关之外,还有我们的情绪,假如我们不能有效的调整自己的情绪,可能也是一事无成。做自己的情绪的操作员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也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多设置自己情绪传感器,让自己知道自己情绪的状态,给自己的情绪设置陷阱,及时的跳出坏情绪,培养好的情绪转移机制,避免进入坏的情绪,培养好的外部环境,主动引导自己的情绪,有意识的利用自己的情绪,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不是被内心的魔鬼引向无底的深渊。有感而发,聊以自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535280.html
上一篇:
科研生活:呼唤伙伴精神下一篇:
生活:也说“知过”与“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