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院增选院士结果日前公布,农民科学家李登海落选,引发公众对农民科学家这个群体的关注:农民科学家离院士有多远?
在我国,农民不光是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农民科学家,是一支重要的创新力量——
只有小学文化的山西农民王衡经过几十年的潜心钻研,研制的“地下工程水害防治新技术”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因此成为第一个获得国家科技大奖的农民。专家估算,他的发明至少为国家节约资金超过10亿元。
山东省莱州市农民李登海,30多年来培育出100多个优良玉米杂交种,实现了玉米单产从100多公斤到1400多公斤的突破,多次刷新了夏玉米高产纪录。
河南温县农民吕平安,在自家的责任田里潜心研究小麦育种近30年,先后培育出10多个小麦高产优质新品种(系),成为千里黄淮麦区小麦领航品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1.84亿亩,增产小麦148亿斤。
仅有高中文化的河南滑县农民李官奇,从榨过油的豆粕中提取人造纤维,实现了把大豆拉丝成线、纺纱成布、染色成衣,结束了世界人造纤维发明史上没有中国人名字的历史。凭借这个原创性发明,李官奇不仅荣获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颁发的中国专利金奖,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让我们来看看中科院院士的标准: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而工程院院士标准为: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做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可被提名并当选为院士。
对照这些院士标准,像李登海、王衡、吕平安、李官奇这样的农民科学家,其成就和实际贡献不见得比其他候选人差。然而,由于这些农民科学家大多没有一个正规的科研或教学机构作依托,很难评上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等职称,从而难以跨越参评院士的职称门槛。
与科班出身的科学家、工程师相比,农民科学家是有一些“先天不足”,如缺乏系统的科学训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撰写国际论文的能力等等。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自学成才、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农民科学家,在提高现实生产力方面的实际贡献,也是不容否认的。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院士作为最高学术荣誉,是否也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拘一格选院士呢?这无疑将会大大提高“土专家”们的创新积极性,激励更多人投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