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家的二傻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隔壁家的二傻子 天狼星特使...来地球寻找灵魂! 昵称:二傻、Escher、Ussher、Arthur、尔撒、Asha、Azael、Ausar......>>>

博文

上帝粒子HIGGS的前生今世(2) 精选

已有 20874 次阅读 2011-12-24 14:57 |个人分类:科学探索|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标准模型, 上帝粒子

 

上帝粒子HIGGS的前生今世(2

 

借上帝粒子HIGGS的东风,本系列关于【粒子物理近代百年史】的科普博文开篇就得到科学网隆重推荐,并得到广大物理学爱好者的热情褒奖,二傻喜洋洋!

首先谢谢大家捧场!应大家要求,二傻就继续了啊。。。

对于新来的没看过第一篇的朋友,二傻强烈建议最好先去看完第一篇再回来哦?

 

 

话说上回,在【唯物 & 唯象的还原论】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人类对世间缤纷复杂万物后面【简单 & 美】的信念,经过了如下几个认识阶段:


(1)远古时代的【原子】论(德谟克利特)--- 万物都由一种不可分的原子(ATOM)构成,所谓ATOM,其原意就是“不可分”的意思。


(2)19世纪初的近代【原子】论(道尔顿)--- 人类长期的化学探索,发现构成各种物质(分子)的原子其实远不止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目前已经发现的元素竟然有120多种!(REF: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


(3)哎?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多种“原子”啊?正当人们为物质世界的基础重新变得复杂、从而对其最初的哲学信念(即:【简单 & 美】应该是自然的一个基本属性)产生一些怀疑的时候,在20世纪初,人们及时发现了【电子】【质子】和【中子】!而元素周期表中所有一百多种复杂而不同的【原子】(元素),其实都是由这三种【基本粒子】构成的!(泡利在此基础上,加上他的【泡利不相容原理】,对元素周期表做出了完美的解释,这是他获得1945年诺贝尔奖的主要原因)。。。人们由此重拾对上帝或自然界【简单 & 美】的坚定信念!


(4)如上一篇所述,这样由【电子】【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简单”世界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人们在宇宙射线以及高能加速器中,又陆陆续续发现了各种太多新奇的粒子。。。出于对【简单 & 美】这种已经被历史“证明”是相当成功的信念,人们进一步的探索发现,【质子】【中子】以及其它许多新发现的粒子并不“基本”,而是由更底层的所谓【夸克】复合而成的。

 

物质结构与构成的简化示意图


目前,我们相信,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砖块如下:

万物都是由【夸克】家族和【轻子】家族这些不同的砖块构成的。

以前所知道的【质子】【中子】【介子】以及乱七八糟的【奇异子】等,都只是【夸克】的不同组合,通称为【强子】。

而【电子】【μ子】【τ子】以及它们各自对应的【中微子】是独立于夸克家族的,被称为【轻子】家族。


 


标准模型中的基本粒子家谱

 

二傻在此最好将上图解释一下,否则大家对一大推“子”容易发晕。

 

(1)   构成万物的基本“砖块”,是左边的所谓【费米子】家族,而费米子家族包括【夸克】家族和【轻子】家族。不同【夸克】可以复合成不同的【强子】(如:【质子】【中子】【介子】【奇异子】等)。物质的基本“砖块”,即所谓【费米子】,是自旋为半整数的基本粒子!这样才能受到【泡利不相容原理】约束,这些“砖块”才不会挤在一起,我们的物质世界才不会垮塌”!

 

(2)    右边那四个,是将这些“砖块”粘合在一起(能够传递各种相互作用“力”)的那些东东,叫做【玻色子】。它们的自旋是整数的、不受【泡利不相容原理】约束,所以能够发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即在一个空间点上允许存在无数多个【玻色子】。。。所以,将“砖块”粘合在一起的“力”,原则上允许无穷大!我们这个世界才不会散架

关于这几个【玻色子】都是些啥东东,请大家耐心往下看便是。。。

 

(3)    而最底层的就是那个著名的【HIGGS】。。。

大家先别急!这部分将在第(3)集再细讲哦?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人类发现这些东东,就象一层层打开“俄罗斯套娃”那样简单直接哦?关于构成万物的基本“砖块”的任何理论,都必须同时考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否则,这些理论根本无法解释这些“砖块”到底是如何互相勾结并“搭建”成我们所观察到的丰富多彩的宏观世界!

 

俄罗斯套娃

 

事实上,正如在物理学历史上所真切发生的那样,在人类所认识到的“基本粒子”表“相互作用力”表之间,始终存在着密切而且微妙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顺着对于【力】这个概念,简单整理一下人类认识的历史轨迹:

 

【力】这个东东,其实是人们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感性认识】而得到的一种【抽象概念】--- 举物,手臂需要用“力”;爬山,腿脚需要用“力”;人在地上有“重力”,而人在水中有“浮力”;两块兽皮摩擦会产生“电力”,而天然磁石之间又有“磁力”。。。。。。至于这些“力”到底是啥?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人们其实并不清楚!(希望科学网上至少没人会把“魅力”也当作一种“力”吧?哈哈!

 

人类对【力】第一次有了一种科学的系统的理论认识的,应该算是【牛顿】的万有引力!--- 凡是带有【质量】的东东,它们之间都存在一种【引力】,其相互作用规律就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的发现,确确实实让人们感到自己窥视到了一点点【上帝(自然)之美】!

 

牛顿在自己家构造了一个太阳系模型,十分精致!

有朋友到访,看到此模型,大为惊叹:“呀!如此精妙的模型,谁造的?”

牛顿曰:“天然的!”

朋友不信:“如此美妙的东东,怎可能是天然的?”

牛顿又曰:“那,比这更精妙万倍的真实的太阳系,为啥就是天然的呢?”

 

人类对【力】第二次重要的飞跃性认识,应该是各种【化学力】的发现!

如前述,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早就“感觉”到了各种“力”:除了能远距离感受到的重力(万有引力)之外,还有许多近距离的诸如浮力、摩擦力、空气阻力、将各种物质黏合在一起的“粘合力”、用手推物体的“体力”、煮水时出现的“蒸汽压力”,等等等等。。。

在【道尔顿】新原子(分子)论出现之后,人们渐渐认识到这些乱七八糟的各种“力”,其实都是组成物质的各种中性【分子】之间所存在的一种【短程力】的后果,这种短程力被称为【范德瓦尔斯力】。而将不同【原子】粘合成【分子】的,则是各种各样复杂的短程【化学键(力)】。

 

人类对【力】第三次最重要的飞跃性认识,应该归功于【麦克斯韦】!

如前述,远古的人类就知道两块兽皮摩擦会产生“电力”,而天然磁石之间又有“磁力”,还有天上老会出现吓人的“雷电力”。。。

经过无数天才的努力,人类终于在【麦克斯韦】这里达到了认识的巅峰!

至此,人类认识到:【电力】和【磁力】其实是同一种力【电磁力(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甚至【光】都是一种【电磁波】!(这段科学史极其精彩,它对现代工业的影响、包括对20世纪相对论、量子力学以及规范场理论的理论贡献,都完全需要另文专著! 二傻窃以为:如果中微子“超光速”被证实,人类很可能要回到麦克斯韦理论,重新开始漫长而艰难的探索旅程。。。那时候,估计【尼古拉-特斯拉】的一些封存理论可以公诸于世了。。。嘿嘿!

 

人类对【力】第四次重要的认识,就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原子结构】被发现之后。由于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等量负电荷的【电子】们在原子中的“整体电中性”,当两个原子相距很远的时候,它们之间是没有【电磁相互作用】的;但是,由于正电荷与负电荷在原子内部分布的不均匀(原子核集中在中心狭小区域,而多个电子在外围广阔空间游荡),当两个原子相距很近的时候,这种不均匀的电荷分布就会产生一些“剩余”的电磁力外泄 --- 这便是所有所谓【化学键】和【范德瓦尔斯力】的起源!

 

至此,人类终于将无数乱七八糟林林总总的“力”,归结为两种基本的相互作用:

【1】   万有引力相互作用

【2】   电磁相互作用

其它所有的“力”,都是这两种相互作用的不同层次的表现而已!真伟大!

 

MY GOD IT’S REALLY PERFECT

 

大家先别急着叫好!在继续往下讲之前,二傻觉得必须暂停一下。

也许应该先把几个重要的“物理图像”澄清清楚为好,否则后面还是容易犯迷糊?

 

首先,【力】必须是有“力源”的!对吧?

【万有引力】的“力源”就是【质量】;【电磁力】的“力源”就是【电荷】。

 

其次,【力】的传递是需要“媒介”的,对吧?

哎?那个谁说了:万有引力就不需要媒介,是一种【超距作用】!

哎?哪个谁又说了:俺知道所有力的媒介都是【以太】!

 

哈哈!这些大概是【牛顿】和【笛卡尔】说的吧?

都啥时候的事了!

还记得我们讲到目前这个阶段,已经是啥年代了吗?

已经是20世纪初了嘢!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已经出来了嘢!哈哈!

 

长话短说,由于老爱的狭义相对论说了:“超光速不允许存在!”

关于【力】的传递是需要“媒介”的这个“假说”,反正成为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共识!只是我们比以前的【以太说】更进步的地方在于:

不同的“力”需要不同的“媒介”来传递,我们把它们称为【场】

--- 传递万有引力的叫【引力场】,

--- 传递电磁力的叫【电磁场】

OK

 

MY GOD IT’S REALLY WONDERFUL

 

大家先别急着欢呼!还有个重要概念没讲呢。

还记得我们讲到目前这个阶段,已经是啥年代了吗?

已经是20世纪初了嘢!【量子力学】已经出来了嘢!哈哈!

 

在量子力学创建初期,人们就发现电磁场必须是【量子化】的!就是说原来连续的【电磁波】必须被看成一个个量子化的【光子】才行!否则无法用伟大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来完美解释【黑体辐射】的功率谱,也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没有因为【相对论】得诺奖,却因为【光电效应】得了诺奖。。。这部分内容亦是极为精彩,需要另文详细解说

 

另外,大家还记得【狄拉克】吗?

就是试图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在一起并预言了【反电子】的那个?

从狄拉克开始,又是一大堆天才(包括FeynmanSchwinger、朝永振一郎等)的共同努力,终于成功地将【(狭义)相对论】、【量子论】和【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结合在一起了,结果就是人类目前最最伟大的理论之一:【量子电动力学】!(简称QED)。。。其对于【精细结构常数】的理论计算与实验测量之间的误差,据说目前达到了吓人的小数点之后十几位!!!

 

哎?哪个谁说了:二傻是不是跑题了啊?什么乱七八糟的!

哈哈!其实二傻正要讲一个重要概念。那就是,

在【量子电动力学】获得巨大成功之后,物理学家们渐渐建立起了这么一个基本图像:

所有传递【相互作用力】的【场】,其实都是有其相应的【场量子】在实施传递作用的!

对于【电磁场】而言,这个【场量子】就是【光子】!

对于【引力场】而言,它就是【引力子】。。。这是后话,麻烦较多,暂且按下不表

 

好了!可以继续了。。。

在继续之前,大家千万记住以下几个概念或图像哦:

1)【力】的出现是有源的,其源为【荷】(电荷、质量)

2)【力】的传递是有媒的,其媒为【场】(电磁场、引力场)

3)【场】的作用是量子化的,其作用传递子为【场量子】(光子、引力子)

 

MY GOD IT’S REALLY INCREDIBLE

 

大家是否还记得,在这之后,人类又预言且发现了啥新东东?

---【β衰变】中的【中微子】!

--- 宇宙射线中的各种【π介子】【μ子】【τ子】和【奇异子】!

这些新东东,显然无法用以前人类所知道的【万有引力】或【电磁相互作用】得到合理的解释!

 

先不谈【β衰变】。。。

大家还记得【盖-曼】对于宇宙射线中各种新发现的粒子提出的【夸克】假说吧?就是说:原先以为最基本的【质子】【中子】(包括【介子】和【奇异子】们)其实并不基本!它们都是由更基本的底层粒子【夸克】们复合而成的!为了解释实验观测到的种种现象,人们猜测应该有如下六种“味道”的【夸克】:

 

上夸克u、下夸克d、奇异夸克s(盖-曼最初预言的)

&

糜夸克c、底夸克b、顶夸克t(后来补充的)

 

比如:

【质子】就是由三个【夸克】(uud)复合而成的;

【中子】也是由三个【夸克】(ddu)复合而成的。

 

这些夸克的名字不重要!其实就是乱起的!

(比如:【Charm】夸克,中国人就有叫【糜夸克】或【魅夸克】或【灿夸克】或【璨夸克】或【婵夸克】的。。。嘿嘿!)

重要的是它们的性质!

而且千万别忘了,本篇的主题是讲【相互作用力】的哦?

让我们直接进入本节的主题:

【质子】是带1个电荷的,对吧?【中子】是电中性的,对吧?

如果它们都是由三个不同夸克复合而成,那么,

【夸克】应该是带1/32/3电荷(或正或负),对吧?

 

好!问题出来了!

由于电荷之间存在“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电磁力】,那些同样的【夸克】是如何被“粘合”在小小的【质子(uud)】或【中子(ddu)】里面的呢???

 

一定存在一种比【电磁力】更强的【力】,才能将【夸克】们粘合起来!

这种新的【力】,就叫【强力】!(强相互作用)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再复习一下刚才所说的关于【力】的几大通用要素:

1)【力】的出现是有源的,其源为【荷】(如:电荷)

2)【力】的传递是有媒的,其媒为【场】(如:电磁场)

3)【场】的形式是量子化的,其作用传递子为【场量子】(如:光子)

 

那么,【强力】的“源”、“媒”和“子”都是啥呢?

我们称之为:

1)【强力】的出现是有源的,其源为【色荷】

2)【强力】的传递是有媒的,其媒为【强场】(亦称【胶子场】)

3)【强场】的形式是量子化的,其作用传递子为【胶子】

 

由此,物理学家们模仿【量子电动力学QED】建立起了【量子色动力学QCD】。

只是QCD要比QED复杂很多!

比如:

【电荷】只有两种:或正或负;

而【色荷】却要求有六种:红、绿、蓝(模仿三原色起的名字),和它们的反色。

【光子】只有一种;

而【胶子】却要求有8种!

 

 

哇塞!真复杂!

可惜即使到现在,我们也还没有谈到【β衰变】吧?

这便要涉及到另外一种【力】--- 【弱力】(弱相互作用)。。。

 

1896年,贝克勒(A. H. Becquerel)发现铀的放射性;1897年,卢瑟福(E. Rutherford)和约瑟夫·汤姆孙(J. J. Thomson)通过在磁场中研究铀的放射线偏转,发现铀的放射线有带正电,带负电和不带电三种,分别被称为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相应的发出β射线衰变过程也就被命名为【β衰变】。

 

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包括在1930年预言了【中微子】的泡利、在1934年首先建立了【中子β衰变理论】的费米、以及1958年费曼和盖尔曼与马尔萨克和苏达珊两组理论家几乎同时提出的“VA”理论,改进了费米理论。。。。。。

 

简言之,在【β衰变】过程中,实际上发生的事情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变成了【质子】,同时放出【电子】和【中微子】。

 

在当时的那个年代,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存在一种新的【力】,它完全不同于已知的【万有引力】和【电磁力】。

它能在原子核内,将【中子】变成【质子】!

这种新的短程【力】,人们称之为【弱力】(弱相互作用)。

 

在【强子】的【夸克】模型建立起来后,人们对这种【弱力】的性质就更加清楚了:

由于【中子】是udd夸克的复合粒子,在β衰变发生时,中子(udd)内的一个下夸克d在释放一【W玻色子】后,随即衰变成一上夸克u,于是中子(udd)就变成了质子(uud)。随后W玻色子衰变成一个电子及一个中微子。

 

于是乎,按照前述关于力的通用规则,对于这种能引起【夸克】改变其“种类”(学名叫【味】)的【弱相互作用(力)】:

其“源”(弱荷)乃称做“味”(就是夸克的6个种类:u,d,s,c,b,t);

其“场”自然就叫“弱相互作用场”;

其“子”自然就叫“弱相互作用玻色子”。。。

OK

 

对【弱相互作用】的后续研究,引发了上世纪后半页真正伟大的东东。。。(再往下就要涉及诸多真经了!所谓的上帝粒子HIGGS和伟大的规范场理论都要出场了。。。二傻准备在本系列的第3集再深入讨论之

 

总结一下,到目前为止,人类以为:

结论1】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由【费米子】“砖块”复合而成的,这些“砖块”包括【夸克】家族和【轻子】家族。

结论2】将各种“砖块”粘合在一起的,是各种【玻色子】,这些【玻色子】其实是各种相互作用力场的量子化作用“传递子”。

结论3】世界上的所有相互作用(力场),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都可以归结为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我们把其“源”、“场”和“子”一并写出)如下:

 

l      万有引力(质量、引力场、引力子)

l      电磁相互作用(电荷、电磁场、光子)

l      弱相互作用(味荷、弱矢量场、弱矢量玻色子)

l      强相互作用(色荷、胶子场、胶子)

 

大家晕菜了吧?这么复杂?

数数我们现在有多少种“基本粒子”(还不包括万有引力):

(1)    作为“砖块”的【费米子】:有6种【味道】的夸克,每种味道的夸克又可以有三种不同【颜色】,这就有18种夸克!再加上6种轻子,我们共有24种“砖块”!

(2)    作为“粘合剂”的【玻色子】:1种光子、3种弱玻色子、8种胶子,我们共有12种“粘合剂”!

 

哎?哥们!总共有36种“基本粒子”嘢?!

是不是有点太多了啊?!

怎么离最初那个所谓的上帝之简单&越来越远了呢?!

哈哈!看来是YANG-MILLS规范场理论隆重登场的时候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特别快讯】

美国每日新闻网站12月22日报道:伯明翰大学和兰开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分析【LHC】的ATLAS实验数据后,确信发现了标准模型所预言的一种新粒子【chi b (3P)】,它是由一个【底夸克】和一个【反底夸克】构成的中间玻色子,类似最早发现的【π介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190-521593.html

上一篇:人类星球,陨落的天堂!
下一篇:对《爱因斯坦的圣经》的一点严肃批判!
收藏 IP: 183.37.90.*| 热度|

101 陈小润 武夷山 李学宽 罗教明 许培扬 张文卓 杨海涛 曹广福 吴飞鹏 武京治 印大中 张军波 陈安 吴文志 杨晓虹 刘立 董仕勇 唐常杰 何宏 张志东 金凯 王国强 王铮 刘锋 吕喆 陈伟 张旭 周圣明 苏晓路 徐酉阳 朱林 程翥 郭桅 王军强 梁红斌 曹文龙 武爱 赵豪飞 王庭 李宇斌 汤治国 孟津 邸利会 陈国文 彭思龙 许浚远 罗岚 褚昭明 刘艳红 苗元华 金小伟 刘庆丰 陈方培 王春艳 何学锋 吴吉良 杨正瓴 于忠德 俞立 王福涛 占礼葵 赵国求 曾新林 汪梦雅 迟菲 曹俊兴 魏玉保 饶小平 宁进良 徐晓 李霜文 crossludo stoneblue anonymity Simple2010 bridgeneer carpenters 者仁王 bbhk007 majiancheng jlx1969 wliming xqhuang spark lftkf arpku Geisla yangwencao FancyFrame aliala tieguanyin ooo3621 zhangxp 好象 fzhd1979 niming007 xuqingzheng ddsers sss123 psax wangxiao7

发表评论 评论 (24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