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鸿 门 宴
执子天下手,将军马上行;
挥剑斩来客,霸业尤可成;
乱刀天下事,乌江自刎时;
潇洒纵半生,不谢青史名。
半夜观看《鸿门宴》,至凌晨三点方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倒不是因为刘亦菲的虞姬,回思当年豪语,他日若如何如何,必当怎样怎样。由此,孤灯只影数载,所成有限,豪语也只能偶然梦回了。整体说来,该剧还是很不错的,只是,还有几个不太完满,在此一说,聊以自娱:其一,通篇时而提到“鸿门宴”,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讲鸿门宴似的;其二,虞姬,一个跟随霸王征战天下的女子,眉宇间竟缺乏一股英气;其三,项羽号称四十万大军,不知为何作战时,总是齐进齐出,而最后的决战,高地尽失,堕自己于死地之境;其四,为何这么喜欢搞三角恋,现代影视的八卦也太乱七八糟了。
想起张艺谋的电影《英雄》里,始皇帝关于剑的数种境界的描述,第一层,人剑合一,人即是剑,剑即是人;第二层,便是心中有剑,手上无剑,而万物皆可为剑,可以剑气伤人;第三层,便是把“剑”这个概念抛弃,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便是不杀,天下太平。想来,《鸿门宴》似乎快接近这“剑”的第一层了。
然后又想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想来,初时博览群书,不求甚解;随着积淀的增加,便开始思索相互间的关联,沉醉其间,浑不知世界万物;最后,一朝得道,默然欢喜。想来这“三境界”较之“剑的修为”而言,最多不过超越了人剑合一的第一层境界,快达到“万物皆可为剑”的第二层境界罢了。
最后,又想到了近现代的科研,整体上,对于自然界的认识,目前还仅仅集中在两个层次,一个是对于自然界的认识,以求规律性地应用;另一个就是对规律的升华,达到普适性的认识。如此看来,数学、哲学,以及部分的物理学,可以堪为第二个层次,根据若干公理,采用逻辑演绎的法则,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世界,而这些理想化的世界,一旦与现实中的事物进行充分的联系,则可以发挥异乎寻常的威力。而第一层次的研究,主要是对某些因子及相关的参数进行测定,诸如工程运用、生物、化学等体系,很多都无法超离这个层次。随后,关于目前的研究,大家都希冀能够发现第二个层次的一些普适性的理论,自然,大家也以第二层次的研究为傲。然而,绝大部分都只是处于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之间,上无法获得统一性的认识,下无法运用于生产实践。
想来,“剑”的第三层次,是无法去追寻的,若历史中真有人达到这个境界,然而却不屑于其存于世,便冥然阙矣。想起老子《道德经》中所言,“有生于无”,对无的追求,使得老子留下悠悠数千言,飘然远去。
关于科研的第二层,普适性的规律,必然隐藏于万物之中。只是现实世界往往并非纯粹的理想模型,可能是多个理想模型的交叉影响,从而将普适性的原则隐藏期间。如此,则有“动”“静”相对的演变。每一样东西,都不是以单一的面貌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其中有不变的“共性”,也有作为相互区分的“个性”。所以,在物质世界,为了追寻某个物质的个性,我们千方百计地进行提纯再提纯,直到所有的噪音都被去除。而在数据的分析过程中,往往采用大批量具有类似性质的数据,进行全方位的集群分析,往往能够将个性从大量的噪音中剥离出来,反应出某个事物的不变的本质。
随后,想起历史中关于“波粒二象性”的争论。最开始,有人认为光是粒子,因为具有反射等粒子的特性;同时,有人认为光是波,因为光具有波的特性。其实,仔细琢磨那些作为依据的材料,进一步往其间深究,都不是那么地可靠。做出跨时代工作的爱因斯坦,仅仅因为他自己并不在意的“光电现象”的工作而获得诺奖,那个工作,被认为是论证光是粒子的证据。其实推敲起来,还真的难说,如若光是连续的波,当它击中高速运转的电子时,由于光和电子本身体积都很小,电子获得纯粹的能量变成激发态的一瞬间,已经偏离了位置,后续的光能就无法被继续吸收,因而,使得光能表现出了一份一份的表象。而光的衍射实验,也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光的波动性,假设光是粒子,一束光,穿越小孔时,总有一小部分光不与其他的光平行,从而,出现出衍射的现象。不过,好在,衍射是与光波的频率相关联的,如果说,不同能量的光子,具有不同的体积大小呢?而这些概率性的事物,同样可以去用于解释现实中的扩散现象,以及属于扩散现象的挥发等物理化学的一些事物。只是,这些常数,往往随着物质的性质变化,而发生改变。这些参数,往往在材料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再回到《鸿门宴》,这是一部快达到第一层次的商业电影,以赚钱为目的。所以说,第一层次的工作,可以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回馈的。但是,总体说来,人类的任何活动,对于宇宙的运行而言,都是一个熵增的过程,当然我们的影响仅限于地球。于是“道”家追求“无”,不折腾,真正做到了现实世界利益的最大化。第一层次的,整体而言,是对本身之外的截取,以获得本身利益的最大化。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2: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