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原大夏大学)校园中,静静地流淌着一条丽娃河。丽娃河是上海苏州河西段的一条支流。 她的由来,纵说纷纭,犹如她的名字那样神秘。有人说,她蕴含着一段凄美动人的俄罗斯姑娘的爱情故事。也有人说,丽娃河源于“Rio Rita”(音译为“丽娃丽妲”)。“Rio Rita”是1929年的一部著名的美国爱情电影。茅盾曾在《子夜》中赞美丽娃河畔“ 唱着丽娃丽妲歌”的“正值青春妙龄的姑娘”。离开华东师大后, 我来到了太平洋的另一端,二十年倏忽而过,曾去过西方现代文明的发源地,在康桥追随着徐志摩“波光里的艳影”漫步,眺望着壮丽的波托马克河感慨万分,也曾不止一次的在查理士河畔冥思新英格兰文化的真谛。但是,没有一条河能像丽娃河那样令我如此心驰神往。 那里留下了我青葱岁月的点点滴滴。
80年代的丽娃河畔,可谓大师云集。以生物学为例,就有张作人、张孟闻、郎所、堵南山、颜季琼、周本湘。张作人是中国原生动物细胞学的开拓者。张孟闻是中国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杰出科学家。郎所长期从事寄生虫学的研究。堵南山是中国甲壳动物学的奠基人之一。颜季琼是中国植物生理学创始人之一。周本湘是著名鸟类学家。80年代的丽娃河畔,学生思想活跃,社团林立。有夏雨诗社 、世界语协会 、 青年史学社 、丽娃翻译社 、园艺学会 、计算机智能社等等。其中尤其以夏雨诗社和世界语协会颇具特色。诗人宋琳就是夏雨诗社的创始人。他曾深情地写道:“如果这世上真有所谓天堂的话,那就是师大丽娃河边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华东师大的世界语历史渊源流长,王亚朴和潘逖书是中国世界语的前辈,钱敏棋开设了世界语暑期课程。作为世界语协会的首任会长,我带领一群意气风发的同学,在丽娃河畔留下了难忘的足迹。上海《文汇报》在1990年以《校园里的“绿星世界”》为题报道了丽娃河畔的世界语协会。离开丽娃河之后这些年,我一直在想,丽娃河孕育了一种充满激情,追求理想的校园文化。
今年恰逢华东师大60周年校庆, 我于2011年9月应邀返回母校讲学, 在丽娃河畔的逸夫楼小住。世界语协会和夏雨诗社早已成为历史的烟云。想当年,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凭窗远眺,丽娃河的“湖光滟滟秋”,夏雨岛的“芳草生兮萋萋”,似乎还记录着当年的激情岁月。 (美国马里兰州,2011年10月16日)
注:本文参考了《南方周末》2007年的《坐青春的两岸》以及维基百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