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科学网博主Liuli66《科技政策学研究》新书的书评

已有 3936 次阅读 2011-10-24 15:49 |个人分类:专论—管理学论稿|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著作, 北京大学, liuli

  蒙liuli66兄上周赠书,北京大学出版社刚刚印出的《科技政策学研究》,对于我,写书评是件过于简单的事情,所以一定会做的。但是,他却是不喜欢真名被网来网去的人,就根据他的建议,用liuli66这个网名吧。
 
 
  我所在的研究所名字里就有“科技政策”二字,所以,当liuli66告知我他的新书《科技政策学研究》要出版的时候,我就开玩笑地说,这下好了,我们所名中的学科方向,被你一把给盖住了,你还想不想让我们研究所的人活?阴谋何在?
 
  liuli66听后就乐了,谦虚地说:我这书里有研究二字呢。
  嗯,我点点头,这还算给我们留了条小路,既然是研究,就不算是为科技政策学定论,那么我们就还可以推翻你重来,嘿嘿。
 
  不过,不管怎样,能够从一个三级学科的角度进行一个完整地结构和内容上的阐述,这本书对于我国的科技政策学的奠基与发展还是有很大意义的。我之前常困惑于这样的一个景况,那就是不写学术论文只写书吧,显得很没大学问;但是,只写论文而不写书吧,又显得研究过于零散,而我们中国的学者,其实是喜欢体系化的知识,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得关于一个方向的思考可以起到奠基的作用,则更应追求。
 
 
  当然,liuli66的书按照结构看,有五个大的方面,他自己称之为五论,包括,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历史演进论、政策过程论、政策工具论、创新系统论。
 
  我从头看到尾之后,发现这五论中,我比较欣赏的是第一篇: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除了这一部分之外,我还喜欢他的第一张,科技政策研究:综述与框架。我认为这是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
 
  那天,我和自己的学生准备一起写一本《应急管理概论》的书,我说我们还是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未来中国应急管理方向的经典著作,在写之前,我要先提醒大家,以下几个部分是我们在本书中一定要涉及到的,这些内容包括:
 

1.      概念

2.      定义(范畴、范围)

3.      特点(优缺点)

4.      分类(类型)

5.      背景

6.      历史(发展)

7.      内容(组成、要素)

8.      原则

9.      意义(价值、作用)

10. 目标

11. 问题

12. 对象

13. 方案

14. 过程(流程、步骤)

15. 层次

16. 关系

17. 功能(用途)

18. 手段

19. 方法

20. 模型

21. 标准

22.系统

23.条件

24. 对比(异同)

25. 挑战

 
 
  大家仔细想了一下原来学过的课本,说好像这些还真是一本基础性的书籍中要涵盖的内容。如果每一章都能包括以上这些内容中的半数,你就想不“基础”也难了。
 
  而liuli66的新书,在第一篇里基本把这些内容都包括进去了。应该说,这是一个方向中经典著作的一个基本门槛和标准,虽然这本书目前还不能说会成为未来研究科技政策的人必读的书籍,但是我觉得等大家提出的意见汇总再进行修订时,这本书有希望成为经典。
 
三,
 
  在这本书的第一章里,将国际上科技政策学的起源进行了简要阐述,并讨论了它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就政策研究的一些不同类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该领域的十大类问题的刻画,应该说,对于科学政策学的学者来说,是一个结构清晰的梳理,我这个研究“政策之母——管理机制设计理论”的学者看后也深受启发,对于自己已经提出并将在未来3年内完善的管理机制设立理论的框架有了更加宽广的认知。
  
  而在第一章的研究框架中,liuli66将他的无论画了一个图,随后又阐述了一下具体内容,应该说,他是想着把科技政策的研究全部按他本人计划的框架进行固定,并引领后来者的跟进。
 
  但是,随后的第二章让我觉得有点奇怪,因为是从研究与发展开始谈起,包括罗列经费的额度增长情况,这就显得太小了些,第二章的第二、三节其实应该放到前面来,区分科学与技术,将创新的基本概念和促进创新的机制背景交代清楚其实更为重要。
 
  
  第三章则定义了科技政策,并将其分为科学政策、技术政策和创新政策三个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剖析,随后通过所谓使命导向和扩散导向的两个动因进行了另外一个角度的分类,给出了本书第四个四象限图示。而第三节的角度又突然一转,讨论了科技政策文化问题。
  
  前面的三章在组织上略限散乱,但是作者的写作意图还是很明显的,就是希望通过对科技政策的起源、分类、特征的描述给读者一个概要性的印象,我觉得很好。不过,第四章有点不知所云了,因为题目为《科技政策的理论基础》,但是里面的三节却依次在讨论市场失灵论、系统失效论和科学的社会契约论,似乎与理论基础距离有点远,另外一个方面则好像是用了三个间接相关的东西来做基础,稍显隔靴挠痒。我本人恰恰又开始研究机制失效理论,觉得不管怎样,失效问题都只是机制设计的一个小问题,正如应急管理是总理需要操心的小问题,经济建设才是大问题一样。
 
  好在liuli66在第五章里拨乱反正了,介绍了研究科技政策的模型方法、分析框架、以及分类与案例研究方法,重新树立了作为学科基本入门书籍的正统形象。
 
  第六章是liuli66兄在《科学学研究》期刊上一篇论文的改写,从创新研究的基础到给出创新系统和功能设计,相对完善,也更为深入了一些。
 
 
  《科技政策学研究》一书,正文部分188页,还附了Liuli66的几篇随笔,其中一些我们之前就看过,附录2里面则是国家十二五科学与科技发展规划。
 
  Liuli66兄是勤奋的人,一个人完成了一本书的写作,同样的事情如果我来做,一般情况肯定是召集我的全部人马,开始讨论,然后确定写作内容,再经过交叉修改,然后我来做全书订正,最后成书,但是Liuli66一人完成了需要多人合作的事情,可谓勤奋认真。
  作为第一本全面描述科技政策的产生、发展、构造的著作,这本书应该能给我们一些比较全面的启发,不过,是否能够在未来作为这个领域方向的扛鼎之作,我的判断是现在这个样子还是有所欠缺的,不过,一个新的学科方向本来就是需要逐渐完善完整完备起来的,依着Liuli66兄的聪慧与勤奋,本书在经过多位学者的研读和评述之下,一定能够最后实现完美的跨越,成为该领域的必读书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500475.html

上一篇:我灵魂的阴影,铺满你窗前的青石板小街
下一篇:第七届全国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11月5-6日在广州召开
收藏 IP: 159.226.34.*| 热度|

9 刘立 武夷山 曹聪 蔣勁松 王涛 迟菲 苗元华 喻海良 fishman936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0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