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闲话“科学研究的新四化”

已有 3987 次阅读 2011-8-21 12:11 |个人分类:科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研究, 郑智化, 四化, 同食, 痛失

    刚才看到张志东老师的新博文“科学研究的新四化”【1】,他把“现在而今眼目下”的科学研究规律归结为“四化”——平民化、同时化、政治化、泡沫化,说得很有趣,也有道理。俺也跟着凑个热闹,以喆学撷英手法应和一篇,试图再做点儿深入阐释。

其实“平民化”的撷英是“评敏化”。时下的科学研究,“评价”非常重要!科学家水平的高低,科研成果价值的大小,几乎全在评价。标准的评价是科学共同体内的同行评议,不太标准的评价是诉诸公众传媒后产生的大众评价。不过因为评价是少数人做的,其他大多数人可能不满意;如果评价由大多数人(平民百姓)来投票表决,少数学者可能也不认同。所谓的“敏”,是指当下的科学家搞科研必须够敏感、敏锐和敏捷。他们对本领域的新现象要足够敏感;要能够敏锐感觉到可以做的重要问题,然后以敏捷的身手申请课题和开展研究。

如果说“平民化”打破了“阶层”壁垒的话,“同时化”直接打破的是科学研究的时间壁垒和地域壁垒。现代(新世纪)的科学研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上以往少数人在选题上“吃独食”的局面,转而变成了“同食化”。也就是说,有饭(科学问题)大家可以一块吃(做研究),但即使开始的时候几乎同步(谓之同始),结束和完成却未必同时,此时谁抢得快、吃得快,谁就吃得多(成果多)。那些棋慢一招、曲慢半拍的选手,面对这种局面,往往“痛失哗”(痛失好局,眼泪哗哗滴)。所以,如果想跟“热点”去参与全球“同时化”的科研竞争,就必须下手尽可能的快,否则趁早回去鼓捣没多少跟你竞争的冷门研究吧。

用拼音输入法想打“政治化”,但直接跳出来的是“郑智化”,索性就说说郑智化。再细区分,里面含着两个名字——身残志坚的台湾歌星郑智化和国足球星郑智。科学研究也有“郑智化“?当然有!有的研究亮出来的成果很像郑智化的歌声很好听很动人一样,很好用很拉风,但其基础还不很牢靠,在很长时间里还需要拄着双拐(修修补补)。原因无他,跨越式发展太快,没来得及把基础打牢。科学研究总是需要高手牛人的,就像国足需要尽可能多的郑智这样脚法很好的球员一样,然而不可避免的是,脚法好的球员会成为球星,成了球星之后会耍耍大牌,这类现象,学者之中有木有?

关于“泡沫化”,大呆说“爆一颗原子弹的引用数可能不如爆一炉爆米花。”【1】,要叫我说,那是“原子弹不常爆,而米花常爆。”原子弹诞生至今66年,实战的只有2颗,试验的有多少俺没查过,连带响不响的都算是撑死也就几百颗。爆米花有多少响?您不用查,满脸悲煤火熏得黝黑的老大爷十几分钟就能整出一个来,只要米花卖得掉,就可以不断地响下去的。爆米花可是实实在在的固态泡沫,不但很可口,而且很出堆儿,但就是不抗饿,吃了一个会想第二个。原子弹的动静那是“刚刚”地,真听到的人愿意听第二响的估计不多。说到这份儿上大家自然明白,如爆米花般的泡沫之所以多,那也是因为有人喜欢有人爱的,而且制造起来还特别容易;原子弹之所以少,则是因为有人害怕哟!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往往意味着对原有科学技术体系的巨大冲击甚至毁灭,那是具有“原子弹”般的“创伤”能力的,不能不让守旧恋旧离不开旧的人害怕;非原创的热点跟踪式的科学研究,似乎更容易迅速见效,很能满足人们的虚荣心,所以好这口儿的人对它的喜欢完全堪比休闲时对待“爆米花”的态度。

 

 

参考:

【1】       张志东:科学研究的新四化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344&do=blog&id=47786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477903.html

上一篇:“机械制图”的故事
下一篇:卡扎菲的去向
收藏 IP: 219.217.239.*| 热度|

17 刘洋 吴飞鹏 蔣勁松 苗元华 刘晓瑭 杨学祥 张志东 李学宽 赵明 陈儒军 刘艳红 彭真明 陈安 诸葛淑媛 zzjtcm dulizhi95 xqhuang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5: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