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蛟起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kcheng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博文

“中华之星”的悲剧能否不再上演

已有 4718 次阅读 2011-8-14 22:38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国人, 知识产权, 新闻媒体, 中国高铁, 中华之星

     “中华之星”是早在数年前就从网络上看到的消息,知道我们中国人居然还有自己设计的高铁。然而遗憾的时候,当时看到的很多资料都是壮士不复还般的悲恸。那时候没看到过门户网站的客观报道,只有一些或为“中华之星”研制参与者发的纪念性的文章。故而我一面是伤感,一面也有些怀疑这些报道是否真的属实。直到后来,有关高铁竞标完全将“中华之星”排除在外的报道出来时,我愕然了。尽管我们并不知道这些事情背后到底是怎样的事实,不知道我们的“中华之星”到底如何,但我们自己的“中华之星”连参与竞标的资格都没有着实让人匪夷所思。没两年,各大新闻媒体都开始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和谐号”大肆宣传,“和谐号”的速度又一再刷新世界纪录并豪言要冲击600km/h,跨越式发展的中国高铁似乎要引领世界高铁方向似的。这让我又重新思考,到底哪个才是我们的高铁?诚如几年前,我们又要重新启动大飞机项目了,各个新闻媒体广为宣传,还翻出史册提及当年引以为豪的“运十”,可惜最后都有一句话,“因为种种原因,运十最终下马”。不知是何种原因能让如此庞大的工程说停就停?

     如今“和谐号”在“甬温线”出问题了,引关注了,大家都要真相了。于是乎各种身份的人开始“以己之长”都来分析事故原因,又说技术问题的,说是高铁技术不成熟,则立即有人站出来说这些都是在日本新干线、德国高铁跑的很成熟的列车不存在问题。这时候可以说是他们的列车?好似对于列车的知识产权也不再宣称百分之九十多了。有说事故源于天气原因,迅速被大家否认;也有说是设计缺陷……总之,各种分析铺天盖地,大家都期待着国务院调查组给出一个真相。

    这里我们并不是分析事故原因,只是近两天各大门户网站迅速发出了“国产高铁列车中华之星夭折记:部长更迭改变命运”,仿佛要为“中华之星”平反一般。然而就算“平反了”又有什么意义呢?“中华之星”还能在中国的大地上驰骋吗?犹如“运十”还能起飞吗?我们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部长的更迭就可以让这么大的科研成果说流产就流产,可以让专家组在没有测试之前就已经写好测试报告,为什么高铁项目竞标条件完全将“中华之星”排除在外时没有人质疑?在中国高铁冲击350公里以上时速时,就有一些专家、学者分析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将列车时速控制在300km/h,结论是这是经过他们几十年研究得到的经济时速,而非他们不能将列车开的更快。难道这样的信息我们的铁道部不清楚,专家不清楚,我们的媒体没看到?更可悲的是,“中华之星”国家投入巨资的科研项目竟可一人决定其生死存亡(按新闻报道说法,因部长更迭)。我们的科研体制合理吗、专家独立评审是否真的是专家独立说了算?

    现在,“和谐号”出问题了,专家也站出来了,媒体也站出来了,对于高铁降速叫好,对于“中华之星”的陨落而悲伤,试问再CRH运行之初,为什么没有媒体、专家站出来呢?如果有完善的科学研发、管理、成果转化体系,有真正独立的专家评价机制,或许“甬温线”的悲剧就避免了,或许“中华之星”驰骋于祖国更广阔的土地上。

 

新闻背景:

     “中华之星”电动车组(DJJ2型电力动车组)是中国自行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电力动车组,是采用交流传动系统、动力集中型电动车组。设计时速为每小时270公里,满座载726名旅客。2002年11月27日,“中华之星”电动车组冲刺试验创造了最高速度每小时321.5公里的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该纪录直到CRH2在2008年4月24日于京津客运专线上进行高速测试时才被打破)。                                                          ——摘自百度

中华之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6964-475216.html


下一篇:中科院大学真的是好选择吗?
收藏 IP: 125.74.33.*| 热度|

4 周少祥 刘洋 张鹏举 张楠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5 05: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