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园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xiaoyuan 创造,也是有章可循的。

博文

从成本时代到利润时代

已有 4293 次阅读 2011-8-5 15:5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这几年,有几个关键词很高频,一个是“创新”,一个是“转型”。领导说完官员说,官员说完舆论说,一直说到工程师的年终总结中,说到科技工作者的课题申报材料中。可说辞归说辞,争论归争论,很多人却依旧未必明白,其实所有的这些,不过是在期望着某种变化:从成本时代,到利润时代。

成本时代也可以叫做穷人时代,最早的时候温州人做鞋,二战的时候苏联人造枪,都是一个模式,什么东西便宜用什么,怎么做简单怎么做。机器上能不加工的那一刀就不加工那一刀,直到袒露在客户面前,展示“结实”的粗糙感。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现在,国家的经济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飞跃,但很多教科书中依然遵循着这一穷人原则,培养着一代又一代肉体的机器。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洋”设备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当然这“洋”是有所特指的,不只是所有的“洋”,而是欧美日为代表具有不同设计思想的“洋”:价格奇贵,但外表华丽,处处闪耀着科技时代的光芒,“好产品以高利润为原则,不计成本”。

时至今日,依然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在网上传一些欧美公司用来做宣传的广告片来惊叹人家的“技术”,换得一些不明真相者大呼敬仰。而真正懂得其技术内涵的“搞技术的”专家们,则常常一笑了之——因为从核心技术上来说,很多东西的确也“不过如此”。

可惜了,一个“不过如此”,误了多少人!

数年前,一个朋友引见一神人,不足一米五的小女子,悬浮在当时并不多见的大SUV里。朋友说,那SUV就是把国内出产的磨床弄到香港,加一套外国的控制设备再卖回来的战利品之一。当时这种手段多了,也未惊奇,但一个细节引起今天这个题目的最早原型:人家没忘记把那些粗糙的铸造件卸下来把表面加工光顺了,再装上去。

钱啊,就这么流进了“奸商”资本家的腰包,那一刀,在厂里的成本核算单上,也许只在值几毛。

很多年过去了,今天,又下车间,还在纠缠手工焊接那些钢管,还在为少10%的焊缝计算成本,还在算计河南某个厂的配件比贵州的少好几十。“我们都出口***了”,可是你咋就不说出口的比国内的价格还便宜,成本却高许多泥?

什么时候,企业才能完成从降成本到算利润的转变呢?那些吃过苦,当了家的“50后”、“60后”们,你们学K歌学喝洋酒的间隙,就不能学点别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3146-472189.html

上一篇:和工人一起在食堂吃饭
下一篇:也来炫一下:秋天的克什克腾
收藏 IP: 120.42.5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