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时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assport

博文

浅思考大学老师为何热衷于为"官"?

已有 3808 次阅读 2011-6-9 23:4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刚才登陆一个老师的博客,看了其写的一篇博客,探讨大学教授为何热衷于当官,感觉有些观点不一致,所以抽空写点个人看法,与关心这一话题的老师们商榷。
   其实在科学网博客写文字,我很努力的想改变以前的语言风格,从前在一些论坛混过,总是把问题写的很尖锐而犀利。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很想缓和的谈论一些事情。
   探讨这个问题,实际上比较惹人不喜欢,在中国的社会性格中,一种中庸之道,只做不说往往会颇获肯定,个人也会逍遥自在,但是这个社会总是需要各种人,才丰富多彩,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具有更高的境界,坦然地面对一些事情,哪怕是在说你,也无需动怒,因为往往处于“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这篇博文中,我想把这个问题拨皮露骨,深入挖掘。
   首先我需要说明,在我的官员概念中,大学的副局级别以下的处级干部们还算不上“官”,只能看作是“吏”。因为官吏的概念从来源上来说,是封建体系的官吏制度,中国古代学校并没有官员的概念。而现代中国的大学模式从开始完全照搬苏联,到现在逐渐向洪堡思想及现代美式大学改良,其主要是administrator,或者officer以及service等,没有leader的概念。所以,中国的大学处级及以下,我定义其为“吏”。而即便这样,为什么许多教师在这几年特别热衷于当“官”当“吏”呢?
    从三个方面来谈。
    一方面是更高级别管理层的安排。
   在大学现在比较流行的是一个做法是双肩挑干部,即一部分科研教学的教师,走上机关管理干部岗位。一些学校特别在某些岗位要求是教学科研人员,这样的做法表面上的确有其岗位特点,其实从另外一个侧面隐藏着学校的高级管理干部的用人谋略。因为在一个学校的管理群体中,其核心人群是教师,所以,学校校级干部领导的人群,也是教师。校级干部的评议、上级干部考察对象也是教师,这自然让学校高级管理人员把教师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把让不让教师满意,让更多教师对自己工作的了解放在重要位置,所以会让一部分教师身分的人在自己身边工作。这本身无可厚非,也是政治需要,更坦诚一点说,这是“游戏规则”。上级组织部门对校级干部的考核,一般了解的对象都是来自于院士、长江、杰青、知名教师博导,学校领导的群众基础来自于教师。所以,工作的侧重点是让这些人满意,当然不排除一些人的政治投机。
  第二个方面是部分教师的研究能力受到挑战,主动转型。
  在高校做老师,很多人是一直从本科、硕士、念到博士及博士后,而这些学历的获得和成长道路,一般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考验不足,因为这些成果的获得大部分依靠考试,而这些考试特点是已知知识的记忆,然后在考试的时候复述出来,基本上依靠勤奋就能达到。但是当进行到副教授、教授之后,其科研的创新能力就收到了很大的挑战,他的成果的获得依靠的是从已掌握的已知知识到未知知识和领域的探索,其竞争也会很激烈。全国乃至全球的人都在同一个问题上竞争,这个时候一个老师的知识创造力和探索能力就会收到更大的考验,靠勤奋就远远不足了。一些老师会感到力不从心,压力很大,只好寻求去机关做干部。
    第三个方面不多说了,中国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面对现实谁也无法改变,只好继续入世,在机关干部群体当中认为自己是教师,而在教授队伍里,可以当干部,两边游刃有余,掌握一点资源混日子。这对院系层面的教师争抢院长、副院长职位的人们也适用。
   
   HOWEVER 学校这样的组织机构,由于处于社会的前沿,其变革从来没有停止过,人群差异化非常突出,业务成熟度较低,所以也需要一部分管理水平较高的人,主体中一部分德才兼备的教师为"
官"为"吏"也为学校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
 
    原来打算这个短文想写的很多,写得犀利一点,多揭示一些矛盾和问题,后来就不想多说了,这问题就谈这么多,有些地方也不好说透,因为都是局中人,说透了就不好玩了。
    呵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4397-453451.html

上一篇:人人都有一颗奔放的心?
下一篇:以玩的心态处理身边的事情?
收藏 IP: 222.168.37.*| 热度|

1 曾新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2: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