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溢着茶香的张欣大作《船舶溢油应急处置人因可靠性评估研究》

已有 3723 次阅读 2011-6-6 18:17 |个人分类:书论|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读后感, 可靠性, 船舶溢油, 张欣

  把书赠给我是件做得无比正确的事情,因为我会真的看,而不是感谢之后存在书橱上再也不拿出来。比如,罗帆当时赠与我两本她参编的教材,我还是认真地把她写的那两章好好看了一遍,并随后写了评述。
  这不,我在收到科学网博主,海事大学教师张欣发来的一本以她博士论文为主体完成的著述《船舶溢油应急处置人因可靠性评估研究》,认真地先读了一小部分,就也先写一小段读后感。
 
  一
  
  张欣这本书的关键词很清楚,三个:船舶溢油 应急处置 人因可靠性评估,整本书其实就是围绕这三个东西写就的。其中,船舶溢油是一切的根源,而应急处置是目标,人因可靠性评估则是主要的手段了。
 
  解读整本书,就可以用船舶溢油了,得应急处置,我们来平评估一下人因可靠性吧。而这里的“人”指的就是应急处置人员了,主要内容是分析这些人的行为特征和偏好,基本的策略则是用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
 
  二
  
  这里先来夸奖一下张欣的文笔。在科学网上,文笔好的女性不多,张欣的风格似乎能让我更加认可些。原因是她写作文章,基本是需要什么风格就能来什么风格,而不是所有文章都带着同样的灵气。而有朋友的文章则每一篇都能感觉到灵气,不过灵气与灵气之间有相似性。我本人是文风多变的人,更加欣赏的肯定也是有能力变化文风的博主。科学网上这样的人不多,包括男博主和女博主都在内。
  
  张欣的这本书正是符合了一本管理学专著所要求的风格,单看这本书,看不出她本人还有很浓重的人文背景,乃至曾经续写过红楼梦的某些散逸章节。也就是说,书称专著,那就真是是专著语言,没有卖弄其他的写作方式。这一点是难得的。
  
  我记得我的语文老师曾经说过,他开始看孔庆东的书,因为知道孔一度当过中学语文老师,有身份上的共同认同感,所以,最初看得津津有味的。可是,他话头一转,说:但是,看多了会心理上感到恶心,因为同样的风格在不断重复出现,甚至同样的或者类似的结论也在重复出现。
  我的老师接着夸奖我道:看你的博客,或者说看喜欢写作的理工科背景学者的文章,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
  
  我就骄傲地偷偷乐了。
  
  阅读张欣的论文和博文,有不断转换风格的有趣,我想可以顺畅地读下去。
 
  三
  
  张欣在海事大学工作,做船舶溢油,可谓相得益彰,海事大学当然应该主要操心水上的事情,而水上的事情和陆上相比差异还是很大的。船舶溢油也不会和陆上运输过程中的油罐车泄露一样,而糟糕的是,已经有多类溢油事件出现,外国的中国的都有,处理起来又确实不够利索,且有的处理过程搭上了生命的代价,当然值得好好研究。
 
  关于海上溢油,我本人也只听到过一些泛泛的做法,比如,能否开发出一种中和剂,使得作用于溢出来的油上,就能很快将其分解,然后就无毒无害了,这有点类似毒药与解药的关系,不过似乎应该是搞材料科学研究的人所应该偏重的方向,张欣无疑没有这样的背景,她就把自己的研究主题放在了“人”身上,按照书中前言的说法,那就是三个关键问题:
 
  1,船舶溢油应急过程涉及到哪些人的行为,行为机理如何,这些行为对整个应急过程可靠性的影响程度如何?
  2,如何依据船舶溢油应急过程中人的行为机理,建立定量化的分析模型,并实施可行的数据采集和模型解析。
  3,如何对船舶溢油应急人因可靠性进行明确的界定和提供合理的评估范式;在已知单个环节人因可靠性的基础上如何推导整个应急反应过程的人因可靠性。
 
  从这些介绍就可以知道,整本书“很管理很管理”,不技术也不工程。
  浏览全书,觉得最亮点的地方是做了大量的调查,这是费时费力且不容易讨巧的工作,毕竟,统计分析做出花来并不容易,在统计学的各类方法已经广泛地应用到数据处理中的今天,在方法本身无法弄出花花来,那就只能在结论上看看是否有些不同于流俗的东西。
 
  张欣的书,给出了极其丰富、很综合很全面的各类调查方式,60页的附录足可以说明工作量之大。然后,就这些调查,对人的行为模式进行了更多分析,采用了各类让我看上去有点眼花缭乱的分析方法,应该都是行为学上的分析工具吧,我猜。
 
  四
 
  人的行为其实是很难说清楚的一个东西,同样的场景,不同的人,反应可能会截然不同。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根本性的原因是很难找到的,也就是说,因果关系很难建立。不过,人的属性与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从数据上反应出来。
  我看张欣的大作中,对于人的不同属性进行了分别分析,学历可能与行为有关,在海上的时间也会有关,当然,甚至船长大副二副都会有不同的偏好,这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似乎很有些屁股决定脑袋的意味,乃至以前屁股曾经坐在哪里过都会影响今天的选择,而事实上,这样的现象确实是有的。
  难得有人能够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而且根据调查数据给出来一连串的结论,能够对未来处置溢油事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五
 
  应该说,如果我来评审这篇博士论文,会感慨于工作量之大,感慨之余,会毅然给一个优秀的结论。
  不过,在做评价为主体的研究论文中,做到比较大的创新还是很困难的。我上上周在一位李同学的博士论文答辩会后,一个博士生开题时提供了四个关于做评价研究的意见:
  1,提出或改进评价方法。现在,还没有中国人提出的评价方法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机会获得广泛应用的,因此“提出方法”从现在看是基本不可能做到的,那我们只能改进,而改进,要么进行方法在维度或者深度上的扩展或推广,要么就进行不同方法的混杂。
  2,提出新的评价内容。比如提出一个“溢油可处理性”的新评价目标,然后去寻找好的工具去进行评价,从一个独特的评价角度来开展新的研究。我们就在应急管理中提出了新的评价策略,那就是“可减缓性”、“可挽救性”、“可恢复性”。
  3,指标体系或权重设计上的改变。比如,人家用10个指标,我用18个,比他们多8个,或者你的权重是专家确定,我的则是客观权重。也算一个思路。
  4,在其他方法论指导下的评价。比如你是统计评价,我则用物理-事理-人理角度的评价。层次不同,过程也有异。
  张欣的这本书应该更多侧重于以上所说的第2个内容。
 
  六
 
  书似青山常乱叠
  灯如红豆最相思
 
  读书是我最热爱的一项运动,读朋友的书则更会感触颇深。张欣赠书让我很是欣喜,在这个多以项目为联系纽带的科学界,还能收到一本书来读读,而不是一开始就谈项目合作,相互捧场啥啥的,很不容易了。
  当然,其实这本书把最后的研究二字去掉也许更好些,甚至,在我看来,连评估二字都可以不要,再在人因前增一“与”字,这样处理一方面要简短些,例外,也许读者面会更宽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452326.html

上一篇:应急管理课程班【免费】确定在6月18-20日举行
下一篇:所有北京人都喝密云水库的水吗?
收藏 IP: 210.73.10.*| 热度|

7 汪梦雅 曹广福 刘立 曹聪 罗帆 nobel168168 xqhuang

发表评论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