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澄清一下,为何我的博文言必称SCI, 因为近日有一匿名网友在我的一个博文的评论中质问我为何"言必称SCI",其实我的博文中所提到的SCI论文,我个人心中的概念是指国际科技期刊上的英文论文,说是SCI论文只是为了简单起见也是为了吸引眼球,更重要的是,我尽管也曾经发表过一些中文论文,但是我已经有些年头基本没看、更没有写过中文论文了(就连写中文博文也是近一两年的事),所以原来的对于中文论文的写作和体会都已经out了,所以不敢对中文论文写作指手画脚,另外我国当前的科技界评价体系,不发表一些SCI论文,似乎很难在学术界混得开(至少在生物医学领域如此),所以也为了“与时俱进”,我的博文只谈英文SCI论文的写作与投稿。
现在开始正题,之所以写这个标题的博文,是由于科学网博主孙学军老师曾经在去年底写了一篇相关博文,标题为:“从论文审阅看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区别”(点击查看原文),在该文中,孙老师在谈到国内外学术期刊在决定稿件是否录用方面 ,谦虚地说“因为不了解国际杂志的具体运行模式,就不多说外行话了”,我的水平远不如孙老师,何德何能有资格在这儿班门弄斧呢,尽管有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但是即使见过一万只猪跑,也未必就知道猪肉是何滋味,我尽管也给一些国际SCI期刊审过稿,也曾做过一段时间的某SCI期刊的兼职编辑,但是基本还是属于没有吃过猪肉的类型。但是有吃过猪肉的,国际知名科技论文写作专著“How to write and publish a scientific paper”(该书的第6版封面见文首图片)的作者Dr. Day曾任包括Journal of Bacteriology在内的多种期刊的Managing Editor,所以他对本文的话题应该有资格、有水平来评论。尽管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论文不像我的青春我做主,而是由editor做主的,但是下面的具体细节您未必都知道。
在上述专著的第六版中,第21章的标题是:” The review process (how to deal with editors) 专门有大量的篇幅讲审稿的过程,结合我们今天的话题以及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理解(夹杂了一点自己的私货,但相信都是正确的,如有谬误之处,欢迎高手的板砖),摘要如下:
1 . 一篇论文投到国际SCI期刊后,editor(或Managing Editor、associate editor,甚至是editor in chief)会对稿件由一个初步的意见或结论。首先看论文的内容是否符合期刊的定位或scope, 比如一篇有关临床的case report论文投到了JBC,其下场是可以想像的,像这种情况,editor(我下面坚持用editor是由于我国不少报道将该词翻译为主编,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期刊的editor都是主编的)就不用再浪费时间了,不用外审了,直接退稿,当然退稿信会简单解释原因,但都应该是通用格式,像这这种情况,作者不用太不爽,因为editor并不是拒绝你的数据和/或结论,下一步很简单:就是再找一个适合论文内容的期刊,再投。
2.如果论文是适合在该期刊发表的,接下来editor就会看下面两个问题:1)论文投稿是否完整,有没有缺少某些部分,图和表有无遗漏?; 2)投稿的格式是否符合期刊的格式?最起码要符合基本格式。上面两个问题如果有一个问题的答案是“NO”,论文也会立马退回,绝大多数期刊的editor都不会让审稿人去浪费时间去审阅明显有上述问题的稿件,这也是对繁忙的审稿人的起码尊重。
3.上面1、2条通过后,有些稿源丰富的相对高端期刊(一般而言是高影响因子期刊)还会由作为大同行的编辑对稿件的内容本身,尤其是创新性等方面对稿件进行评估,这个编辑内部初审,对于牛期刊而言也会拒掉许多投稿,这一过程通常比较快,一般两个周甚至一周之内即可搞定。科学网有些博主根据自己的投稿经验说Nature或者其子刊的审稿很快的,只有1-2个周,这实际上是个误解,这些投稿应该没有经过真正意义上的同行评审(peer review),没有通过编辑内部初审这一关。因为从投稿到同行评审结束这整个过程,1-2个周的时间是不大可能完成的。初审通过的稿件,下面editor要干的活的就是找合适的审稿人(一般是两个,当然也有多达8位的)进行外审,下面审稿过程就是科学网大多数网友比较熟悉的,略去不提。
4.两位同行的评审意见(这一过程可能不止一轮)收到后,往下editor要干的活,有时候很容易,比如两位审稿人都建议接受(accept),并且都有很强的理由,论文只需小修甚至无需修改,这种情况下,editor要做的决定是显而易见的。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简单,不然是个人都可以干这活了,很多情况下,两个审稿的意见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或者其对稿件的推荐意见并没有很强的证据说明,这种情况下, editor有两种选择:或自己直接做最后决定,或再找一个或更多地审稿人继续审,看是否能有一致的评审意见。如果editor对文章的内容可以说是大同行 (reasonably expert in the subject area of the manuscript),此时他/她就可以作为第三个审稿人做出自己的判断,editor很可能会如此做,尤其是当其中一个审稿人的意见比另外一个明显更有说服力的时候。当然,第二个选择,即再外审显然需要花更长的时间,但比较弱的编辑往往会如此选择,尤其是对论文的内容自己不熟悉的时候。有些期刊,比如像CNS(Cell、Nature、Science)等牛刊,所收到的稿件要远远大于其所能发表的能力,这些牛刊,一篇文章即使是收到两个”accepts”,文章照样可能被据。当然这种杯具还是相当让人痛苦的,这就像申请基金的标书之结局:“approved but not funded”(批准啦,但是没钱给你)。
5. 外审结束,editor也做出决定后,此时作者就会收到editor的通知(现在几乎都用email了), 注意:这是editor的最后决定,审稿人或者editorial Board members只对文章是否录用做出推荐意见,最后的决定是、而且一定是由editor(当然这活有时是由associate editor, editor in chief来干的) 做出的,尤其是对于采取匿名审稿方式的期刊,更是如此。
6.一般而言,editor的决定由三种类型:“accept’, “reject”, “modify/revise”(当然这个又可分为:小修、大修、大修后重投)。上述决定一般在文章投稿后4-6周内都能搞定(请注意,这个时间不同学科可能有较大差别,对于生物医学领域至少如此,但是对于有些学科如数学、某些工程领域则审稿时间可能比这长的多)。如果您在投稿8周后,还没有收到editor的最后决定(或者解释稿件耽搁的理由),此时,就不要再犹豫,赶快和editor联系。作为作者,我们有权利在合理的时间内(4-6周)知道稿件的命运,或者至少知道论文的进展情况。上述时间问题对于新手而言尤其重要,在丁香园论文版上,几乎每周都有站友问,文章已经投了X(X=个位数)天,还没有消息,是否该问问了。8个周或者说两个月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时间。事实上,editor这活,估计永远也满足不了他们的客户(作者)的需要或者说期望值,因为作者对editor的期望/态度往往如一位牛人说的: “I expect the editor to accept all my papers, accept them as they are submitted, and publish them promptly. I also expect him to scrutinize all other papers with the utmost care, especially those of my competitors." 大意是说,editor对我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我的竞争对手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冷酷无情”。这当然是“mission impossible”。不过还有期望值更猛的网友:希望今天投出稿件,明天就接受发表,后天就被引用无数,大后天就获得诺贝尔奖!这个世界,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论文投稿不用修改,直接录用的可能性非常小,对于绝大多数期刊的绝大多数稿件都要经过至少一轮的修改过程,当然也有例外,我所知道的唯一一个例外期刊是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即BBRC),该刊的绝大多数发表的论文都是不用修改,直接接受 (点击参见我的另一博文:BBRC算是同行评审期刊(Peer Reviewed Journal)吗?!),这对于亟需论文来毕业或者评职称的人而言,无疑是救命稻草(当然这只限于生命科学领域)。
(王守业草于2010年12月,修改于2011年6月5日,初稿曾贴于丁香园,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未经同意,请勿转载)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