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提醒:本文主要是写给刚入科研道的菜鸟们的,如果您已经发表过一篇SCI论文,建议仅花一分钟,大致搂一眼本文,如果您是已经发表3篇以上的老手,强烈建议您到此为止,如果您不听建议,由此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博主概不负责。
写过SCI英文论文的大都认为,论文中的Discussion部分(当然有的期刊是Results and Discussion在同一部分)是最难写的,写这个最难的部分该如何写,显然是难上加难,这个活让我这样水平的人来干,显然是勉为其难,现在本文权当抛砖引玉,希望高手出山,也对这部分来个专家级的分析。为了讨论方便,有必要举个例子,科学网的博主们,搞什么专业的都有,举个例子也不容易,现在就以“西红柿炒鸡蛋”为例来代表创新性并不高的论文,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个世界发表的大部分论文大致都属于“西红柿炒鸡蛋”级别的,像“火星纯净水清蒸月球嫦娥鱼”这种稀世珍宝级的原始创新型的文章毕竟是极少数。
Discussion部分的关键之一是要“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这其中的“经”和“典”当然不是圣经和孔夫子的经典,而是已经发表的论文文献,并且通常还不是历史悠久的“经典”文献,要尽量引用最新和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上的文献,如果说我们说话时“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那叫“扯”,其实Discussion部分,某种程度上也是“扯”,但是不能瞎扯,不然Discussion部分discuss不好,论文就会被编辑discard的。那么怎么“扯”?! 其基本原则,我大致觉得要让自己的论文结果自圆其说,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要让自己的新结果在自己和别人已经发表的结果基础上有合理的解释。
一般而言,一篇论文能够发表都或多或少有些新意,基本可分为三种:或方法新;或结果新;或两者兼而有之。比如这道“西红柿炒鸡蛋”家常菜,几乎人人都吃过,许多人也会做,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西红柿炒鸡蛋”有卖点呢?必须要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这个不一样,或者说是特色之处,只需要有一点,即可发表,所谓“一点之见即可成文”,比如对于方法新:这个新方法要在引言(Introduction)中介绍现有的方法有何缺点或者问题,我是如何解决的,比如现有的方法,由于传统的炒法,西红柿上农药残留是个问题(这个纯属臆想,别当真),我采用独特的炒作(和牛群的“炒作”不是一个意思)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农药残留问题。这个在Discussion就要详细讨论,看是否已经有发表的论文用过类似的方法降低或去除其他蔬菜/菜肴的农药残留问题的,如有,可能的机理是什么,我的“西红柿炒鸡蛋”是否也是类似机理? 我的文章中有无数据支持?如果没有,审稿人就可能让你补做相关试验,如果你现在没有条件做,以后也不想补做,讨论中就可加一句,说这个试验值得做,准备做或者正在做,但是这个已经超出了本文讨论的范畴,这样一般审稿人就会放你一马,不要求做这个实验。当然这一招,不能滥用,不然也会惹编辑或审稿人上火。
如果是试验结果新,其基本思路也大同小异。比如,我炒的“西红柿炒鸡蛋”比市场上所有能买到的西红柿炒鸡蛋都好吃。这道菜如此NB, 缘何?在讨论中当然要解释交代,比如秘诀是你在炒菜时加了“王守义十三香”(请注意:不是王守业十三香),你在Discussion也肯定要在最新最好的文献(显得更靠谱)中查找是否用王守义十三香来炒类似菜的,这时候你可能会查到N多的相关文献,这个时候,“扯”的功夫就显得重要了,哪些当扯,哪些不当扯,要拿捏好,不太相关的文献不要引用,比如,有人在“黄瓜炒鸡蛋”中也加了“王守义十三香”,效果也很好,而有人是做红烧肉时也加了十三香,前者自然可以引用,但是后者这样的文献还是省省吧。比如菜好吃的可能原因也要扯扯,是否是十三香于西红柿和/或鸡蛋起了某种反应?!以前做类似的菜是否也有类似的反应?值得一提的是,科技论文的一个特点是可重复性,因此文中所用的试剂等尽量要是市场上可以购买到的,比如你如果说所添加的特别佐料是50代单传的祖传老秘方,并且文中也没有“秘方”的配方, 也就是说,这道菜是:蝎子拉屎——独(毒)一份,您的成功,别人无法复制。像这样的文章自然很难通过同行评审。
我们写论文,写Discussion部分当然不可能像“黄瓜炒鸡蛋”那么简单,但是其思路是类似的,您只要“触类”,就能“旁通”!下面再来谈谈写Discussion常犯的几个错误:
1Introduction与Discussion两部分互串或者角色客串:比如应该写在Introduction部分的,却写在了Discussion部分,而反向而为之者,也不少。那么如何把握哪些该写在Introduction?哪些该写在Discussion部分?我个人认为不少情况下也并无严格的界限,一个是平时看文献看高水平论文是如何把握的,另外还要明白Introduction只是起到引言、介绍作用的,主要是背景知识,另外还要介绍哪些是已经知道,哪些还未知,或者存在的问题,本文解决的问题,主要结果等等,而Discussion部分则起到不同的作用,比如我的结果和别人已经发表的结果是如何一致的,如果不一致,可能的原因和合理解释为何?所以Introduction关键是一个“引”字,而Discussion则关键是一个“论”字。
2. Discussion部分扯得太远太多:比如还是“西红柿炒鸡蛋”,有人可能将西红柿的栽培历史和引进到我国的历史都介绍一遍,甚至还要扯上西红柿的重要有用成分以及都是和哪些菜一起炒过等等,这些都是扯的太远啦,跑题了,要紧扣主题,抓住关键点:我的这道菜如何和别人的不同,为何不同,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菜有卖点,同样的道理,也要使自己的论文有卖点,才能打动审稿人和编辑/主编的心。不光在讨论部分,论文的其他部分也要突出强调自己文章的特色之处或者说主要结论。
最后再扯两句为何说博文要“博”, 这个道理很简单,比如以我自己为例,我的许多博文,都常提SCI, 影响因子、被引用次数等等,这样的博文写多了,我自己也会觉得有黔驴技穷的感觉,读者也会腻歪,因此博文从题材到内容都需要“博”, 不能天天都吃“西红柿炒鸡蛋”,即使是,也要换着花样炒,每天都是新味道。但是写博文也不能走向另一极端,为了博而“博”,博文还要专,要尽量写自己拿手的、熟悉的东西。因为,写自己不专、不熟悉的东西只能是外行话连篇,贻笑大方。这正如科学网博主鲁白先生最近做报告时提及的对博士的定义:“know anything of something , know something of anything, ”所以似乎一个合格的“博士”写“博文”要容易一些,因为两者都要求既要“博”、又要“专”。所以科学网的好的博文不但要“两性兼备”(点击参见我的另一博文:科学网的好博文也要“两性”兼备! ),还要“博专并举”!
(王守业写于2011年6月9日,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