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行为方式、不同的习惯、不同的思维、精神,虽然现在很多人看不惯与自己观念相左的一切事物,整天抱怨周围的一切,但存在即是合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如果灵魂存在于一个我们未知的空间,那儿应该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梦幻之地。生命是彩色的,所以不要假装自己是黑白分明的,生活是精彩的,所以活出自己的滋味,就算是双胞胎也经历着时光之刃的雕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宇宙,即便是沧海一粟,也可以自许为无限宇宙之王,以上算是个引子,有感于奇妙的虚无和存在的迷茫。 人类出现至今,从远古神话就可知人对于命运的不屈抗争,梦想长生不老、羽化升天,而随着文明的迈进,人意识到思维或灵魂才是人的本源,从身体永存发展到对精神永存的思考。思维永存的想法很早就有了,但一直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和幻想。 直到现代科技文明的兴起,导致了人们对了解和控制物质世界的强烈渴望。随着计算机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在五六十年代就有人提出各种方法,一时间掀起了一阵永生大讨论,以埃廷格和纳米技术之父埃里克·德雷克斯勒为代表,而且他们的想法相当疯狂,就是人的思维记忆可以复制和备份,长生不老只需换一个新的躯壳,脑中的东西可以永存在服务器中,冰冻人,利用分子机器修复细胞损伤,思维整合...这只是其中一部分,总之可以说黑客帝国只不过是抄袭前人的思想,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阿瑟•克拉克的《城市和星星》、莫拉维奇-哈佛大学出版社《换脑儿童》、罗怕特•C. w. 埃廷格 《长生不死之前景》、《从人到超人》、德雷克斯勒的《创造之动力》。 一切科幻都是有科学基础的,目前国外多所顶级实验室已经在深入研究脑机接口,国内清华大学等也是。仅是读取思维就能大大的造福人类,治疗一些运动障碍疾病或肢体损伤修复,当然应用到心理学等其他方向也是极其有用的。从读取到写入,关键是对人思维语言的解读,人的记忆本质,无数个小小的神经元如何协调互作,思想产生的过程,如何将机器语言和思维语言互相转换,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难题。个人觉得思维需要物质载体来使其有序,有序才能有意义,思维或精神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随着对人脑运作机制的深入认识,人类会获得最终的自由。想起了饶毅的那篇文-最激动人心的科学是现在... 另外谈下Nanotechnology,毫微技术研究小组的创始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埃里克·德雷克斯勒博士说:“煤和钻石间或癌变组织和健康组织之间的差别,纯粹是一个原子如何排列的问题。当然,关键是首先发明一种设备,这种设备能把个别原子举起来放到分子里的适当位置上。当生物学研究深入到分子级别,这种技术就会被更多科学家重视,比如英国科学界正逐渐唤醒毫微技术的热潮。然而现在的问题是这种技术需要的是多学科的碰撞和融合,而单就我们目前学习的各种生物类学科都是分散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这些本来系统连贯的知识被人为的剥离开来,学生要花大量的时间来把这些知识化零为整。更加迫切的是,学生物的大多不会主动去学物理,甚至化学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当科学被分解成细枝末节,我们也要这样吗,无疑我们需要更多的知识量从多个角度研究这些细小的东西。当然现在更多其他学科的人转向生物研究,给我们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2: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