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在想到好的idea,实验方向确定之后,往下就可以稍微喘口气,甚至可以整二两小酒抿上两口,放松一下。但是这种放松长不得,接着就要快马加鞭订购必要的试剂、做实验,因为你想到的idea,全世界的其它同行们也很有可能也会想到,动作慢了话,人家的文章一旦发表了,你自己的论文的创新性和价值就大打折扣了,黄花菜就凉啦,所以干科研这一行,竞争也挺激烈的,脑子要快,手也要快,真正是: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很多人认为,做生物医学这一行,由于实验周期长,想一个星期的idea,至少够你忙一年甚至几年、更长的时间,因此认为生物医学研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言外之意,就是,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就基本是体力活了,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现简述如下。
论文写作不但开始于在思考创新性idea (点击参见我的另一博文:科研第一步:怎样获得好的idea?!)),而且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论文写作和发表的全过程。在前文已经提到,在思考创新性idea的过程中,应该已经勾勒出了论文的大致框架,在实验过程中,就是也将此框架进一步细化的过程,一旦有了新的实验结果出来,很多人(尤其日理万机的临床医生们)就是简单地将数据放在一边,而没有及时整理,这样做的后果至少有两个:1)时间久了,到写论文时,你自己都忘了怎么回事;2)不能及时发现实验结果的问题或出乎意料的新的发现,也就不能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我自己的经验是:a)做实验前,尤其是新实验(哪怕是实验室其他人已经做了N遍的实验)先尽可能的写清楚实验步骤(protocol), 这个protocol最好用英文写,并且做成电子版,存在自己的电脑中,打印一份贴在自己的笔记本中,以后再用该protocol, 只需写明:参见xx页(refer Pxx。这样到时候写论文时,就很方便了;b)新的实验结果一旦得到,要将数据尽快整理成图表,用Powerpoint做成PPT格式,质量和格式就和准备发表一样,哪怕是阴性结果,并且将实验的相关信息和参数尽量详细列出,这样以后无论是开会做presentation还是撰写论文都会方便很多;c)如果是阴性结果,和预测的不同,分析问题的可能原因,有无别的替代方法?是否要修改原来实验方案乃至整个实验设计?; d)同样重要的是,在实验过程中,要经常(我一般一周至少一次)查Pubmed(生物医学最著名的、最重要的摘要数据库), 看相关领域是否有新的论文发表,如果相同思路的结果已经发表,就要及时调整实验方向。当然,看到好的相关相关文献要及时加到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中。另外这一过程也是熟悉本领域最新发展的过程,届时写论文时就会有胸中有丘壑的感觉,写起来就可以得心应手。
采用上述几个措施,写英文论文应是一件不难的事情(只要英语不是很差),科学网著名博主施一公曾经撰文说,他最快的记录是,傍晚开始,一个通宵搞定一篇论文(当然他的文章决不是豆腐块式的垃圾论文),我这样的无名小卒,自然不能和施相提并论,我一般不会停下实验全时写论文(连续写太长时间,眼睛太累),在做实验的间隙写,因为在写之前,由于平时的积累,数据、图表和文献等都基本准备齐全,所以一般最长一个星期之内即可完成第一稿。在丁香园论文版上曾看到有站友说写一篇文章花了几个月甚至大半年。虽然是“慢工出细活”,但是太慢了,很难出“细活”(尤其是写论文这活)。对于撰写论文而言,反而是强调趁热打铁,一方面是由于发表时效的问题,尽快发表,才能避免上述的问题;另一方面,时间战线拉的太长,你前面自己写的东西都已经忘记了,最终反而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写,所以,写文章最好还是一气呵成。即使不能“一气”,也别“N气”,因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所以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也同样可以在两方面准备你的论文手稿:1)及时整理数据;2)跟踪、更新、阅读相关文献。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后记:本文经《科技导报》编辑张杰青删改,发表在2011年《科技导报》第20期,PDF全文可点击下载。并向张编辑致谢(人家这名字也让人肃然起敬 J)。
(王守业草于2010年10月26日,修改于2011年5月20日,原文曾贴于我的丁香园博客。文首图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本文为科学网电子杂志2011年总第 207期所收录。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