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又有一些体会。
先举个例子:如果A想见B,而B说忙,那么通常有以下三种可能:
1、B不想见A,故意说忙找个借口。例如,如果一个男孩想追一个女孩,女孩不喜欢这个男孩不想见他,经常会说忙。再例如,如果一个人总是让另外一个人帮他一些很棘手的事情,另外一个人不想帮忙,也经常会借口忙而推脱。
2、B确实有点忙,他(她)权衡了一下要忙的事情以及和你见面两种选择,最后选择了前者。这种情况应该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也是这篇博文下面要重点讨论的情况。
3、B确实非常忙,忙到连吃饭睡觉都要大打折扣的地步,实在抽不开身。
其实情况2和情况3都可以看成是决策类问题,需要衡量不同选择的权重,选择权重高的事情去做。
权重的衡量涉及到评价问题,也就涉及到评价指标问题。
影响一个人做出这样决策的指标有三种:
1、这个人或者这类事物(如工作、健康、娱乐)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性(P1)。每个人心中对每类事物或人都有一个评判标准,例如,有的以事业为重的人会把工作的权重看得很高;再例如,亲人或爱人就比普通朋友的权重高。
2、具体这件事情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性(P2)。有可能这个人对你很重要,但是这个人让你做的事情却对你不怎么重要。因此,具体事情的重要性也是要考虑的指标。
3、事情的紧迫性(P3)。有可能事情很重要,但是不着急立刻做,因此,也要把事情的紧迫性作为决策的指标之一。
指标设定了之后,就涉及到具体的评估模型的构建。
这里我想到的可以采用的简单的模型有两种:一种是加权平均,即w1*P1+w2*P2+w3*P3。可以采用很多数理工具来评判权重w1、w2和w3,例如层次分析法。另外一种是类似风险矩阵那样的矩阵式的模型。因为有三个评估指标,因此可以构建三维的坐标系,将P1、P2和P3分别看成坐标系的x,y和z轴,然后把这个三维坐标系分成不同的方块区域,如果P1、P2和P3越大,则这个选择的重要性越高。
或者,干脆用P1*P2*P3的形式构建评估模型。
评估指标还需要打分,打分需要按照一定的准则,下面列了一些人们心中常用的准则:
初次见面往往比见过很多次分数高;
偶尔才能相见比随时都能相见分数高;
送别某人去远方比一般性相聚分数高;
……
不就是比较两个选择之间哪个更重要吗?至于那么复杂还要建模型吗?我觉得——真没必要。其实,我觉得在简单的事情上,大脑比任何评估模型、决策理论啥的还要智能,可能在数学上或管理上需要很复杂模型才能探讨出来的问题,用大脑分析几秒钟就能有个大体的判断。并且往往评判结果比任何一个模型还要精确。
那这里谈了一大堆决策问题干嘛?其实我啰嗦地说了这么多,是想表达这样的观点:如果你想见一个人别人说忙不见你,那么一定是你在他(她)心中的分量、你找他(她)的具体事情的分量以及事情紧迫性的程度综合起来不如他(她)其他事情重要。
我这个人不喜欢闲着,一闲着就难受,因此,平时总是会让自己忙碌一些。但有些重要的事情即使是再忙,也一定会去做的:例如生病了去看病,亲人来北京了陪亲人等等。哪怕是工作太忙,只要工作时间方面还比较灵活(规定的时间有重要的会议除外,因为这就是时间不灵活),我会选择熬夜去完成工作以换取时间去做这些我重要的事情。如果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能还会选择请假的方式,以获得时间去做这非常重要的事情。
BTW1:这篇博文是前几天一件事情有感而发的:前几天有个朋友打电话跟我说他马上要去日本做博士后了,我就在电话里简单地祝他一路顺风。后来想了想,如果是我的好友临行,我肯定不管多忙也会请对方吃个饭饯行的。所以,这还是因为不同的人在我心中的重要性不同的缘故。
BTW2:所谓三句话不离本行,现在的博文风格似乎越来越向我现在做的研究风格靠拢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071-444262.html
上一篇:
博客感言:什么样的博主是大家公认的“名博”?下一篇:
“有点忙”——内涵真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