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人生的丑小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utefay 犀利的灭绝师太

博文

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利益冲突有哪些? 精选

已有 11272 次阅读 2011-4-27 20:29 |个人分类:科研*创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论文, 导师, 学生, 课题, 利益

    科学网上的莫老师写了一篇博文“学生和导师,怎么会有利益冲突呢?”(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263&do=blog&id=437779&from=space )作为回复我的博文“也谈导师和学生的关系”。莫老师认为学生和导师之间没有利益冲突。
    其实,当时我在“也谈导师和学生的关系”中写到导师和学生存在利益冲突的时候,我迟疑了一下,心想:从理论上讲导师和学生是不应该有利益冲突的,双方的利益应该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搞好学术。但又仔细想了想,其实,在现在中国学术界,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利益冲突可能要大于利益一致性。所以,就还是用导师和学生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的观点来写的。
    在现在中国的学术界,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利益冲突主要是因为各自的目标、为了达到目标的行动、角色、思路等的不同造成的。
    一、目标的不一致性。
    大多数导师带研究生的目标有:
    1、让研究生学术做得好,多发一些高水平的文章或者取得其他科研成果(例如多申请专利)。
    2、让研究生能够把课题组的横向项目(主要指不能发文章的那种项目)做好。
    3、让研究生能够多给课题组干些除了发文章之外的其他活儿。例如,让研究生帮忙审稿、写基金、写书、报账、组织活动等等。(课题组总有这样一些活儿需要研究生去做)
    大多数研究生读研的目标有:
    1、希望毕业后能够找个收入高的好工作(谁不想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所以这一点很好理解)。
    2、对于硕士生来说,在学术方面,大部分人觉得论文只要能够达到毕业标准就行,不想为了多发文章而花太多的精力;对于博士生来说,大部分是和上述硕士生一样的想法,小部分是希望文章越多越好,文章质量越高越好。可能有老师觉得研究生有这样的想法是不学无术,其实不然,因为绝大多数硕士生毕业之后没打算再做科研,即使自己想做科研,学术界也没有那么多职位可以让大部分硕士生能够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既然不想搞科研,那么在科研方面只要能够达到毕业标准就行。对于博士生来说,很多人觉得如果博士毕业后继续从事科研,收入不高,压力很大,所以也不打算毕业后继续搞科研了。(感觉现在的中国学术界有点“逼良为娼”的味道,学生在选择读研或者读博的时候往往满腔热情,读到中途的时候,很多人都有了毕业后再也不搞科研的想法。)
    3、希望在读研期间能够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这也很好理解,人的一生不仅仅只有工作,还应该有丰富的业余爱好,才更幸福快乐。
    二、实现目标的行动的不一致性。
    导师:
    1、为了实现目标1,督促和指导学生勤于思考,踏实认真地搞好科研,为此,想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科研上。
    2、为了实现目标2,让学生能够在做自己本身课题的时候,多拿出些时间来做一些不能发文章的横向课题。
    3、为了实现目标3,让学生多花时间做这样一些杂活儿。
    总之,无论是哪个目标,导师是希望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课题组的事情上。导师往往希望学生能够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其他时间都用于搞科研,学生要尽量少搞课外活动。
    学生:
    1、为了实现目标1,要多与社会接触,要找机会去大公司实习,这需要时间和精力,尤其是为了实习要占用一定的科研时间。
    2、为了实现目标2,把一定的精力用在科研上。
    3、为了实现目标3,多参加社团和业余活动,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总之,目标1和目标3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这精力不是用在课题组上的。
    三、角色的不一致性。
    导师:在角色上属于命令者,因此,对学生要下达命令、指导、监督、考核等。
    学生:在角色上属于被命令者。而因为人的天性中存在着惰性,因此,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选择一种不费劲的做事方式,就倾向于懒惰。所以,处于被命令者位置的人,如果在做某件事情上不是自己本身的意愿,而是被强迫的,就可能会有偷懒行为。
    四、学术思路的不一致性。
    导师:在某个学术问题上有自己的学术思路,希望学生按照他的想法做下去。
    学生:在同样的问题上,也有自己的思路和看法,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做下去。
    基于以上分析,导师和学生之间会出现哪些利益冲突?
    1、导师让学生在论文达到毕业要求基础上,再多发一些好文章,学生不情愿把这么多精力用在这方面。
    2、导师让学生花一些时间来做横向课题的时候,学生觉得这不是我份内的事情,做好了横向课题又不能更容易毕业,就不愿意做。而导师非要让学生做。
    3、导师希望学生用这样的思路去做课题,而学生却对此课题另有想法。
    4、导师希望学生能够多花些精力用在帮忙审稿、写基金、写书、报账、组织活动等方面,而学生认为这些事情纯属浪费时间。
    5、导师希望学生一天除了吃饭睡觉都呆在课题组里,而学生希望课余时间能够多参加些活动。
    6、学生因为去实习等原因要耽误一些科研时间,导师不愿意学生为了实习而有一段时间不去课题组。
    7、学生希望毕业前夕多些时间找工作,导师不愿意学生为了找工作而经常请假。
    8、学生想在一些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上偷懒,而导师不希望如此。
    9、学生为了谈恋爱而周末和晚上不在课题组,导师不希望如此。
    10、学生为了考托福GRE出国而花一些精力,导师不希望如此。
    ……
    现实中还存在很多这样的矛盾冲突,这里仅仅列举了其中比较典型的10条。而这些冲突似乎在以前那个学术年代比较少见或者没现在这么突出。这要怪现在的学生素质不高吗?我觉得不尽然。
    如果某个年龄段的人有少数具有某些不好的行为,那可能是这少数人自身的问题,而如果这个年龄段的大多数人都具有某种行为的时候,那么就往往不是人本身素质的问题,而是社会环境的问题。
    现在很多人不读研就找不到工作,因此来读研,而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在扩招,为这些人读研提供门路,而学校的软硬件水平上不去,达不到以前那样培养研究生的标准,因此培养的研究生质量也下降。现在这个时代,去企业找工作不是看你论文发了多少,而是要看你是否有工作经验和实习经历。所以对于很多研究生来说,论文做得再好对前途也没什么很大的用处,就显然不会为了论文为多花精力了。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不想做科研来读研干什么?学生这也是一种无奈啊!何况,国家也没有那么多科研岗位能够容纳得了所有的研究生。此外,一个学生研究生毕业后去企业工作,好则一个月一两万的工资,差的一个月也有五六千,并且只要不是表现太差,薪水每年递增速度很快。而继续搞科研可能只有三四千的工资,干上十年工资也未必能够翻倍……这些都是学生行为的影响因素。
    以上是基于导师是比较正常的情况做的分析,如果导师不是个专心科研的好导师,也就矛盾更多了。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071-437967.html

上一篇:也谈导师和学生的关系
下一篇:我的美容清单
收藏 IP: 125.34.49.*| 热度|

19 吕喆 蒋永华 王晓明 李学宽 王应明 孙军昌 徐明昆 杨秀海 钱磊 彭利平 张波 陈安 李鹏 刘博 minnongda poetofsoul lftkf ahsys guoqiangm

发表评论 评论 (3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9: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