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快动力学成像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binmse 动力学-缺陷物理与工程-半导体SiC-Si-GaAs

博文

谈谈我所了解的科研合作 精选

已有 11938 次阅读 2011-4-25 21:52 |个人分类:纸上“练”兵|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评价体系, 科研合作, 科研制度, 专业特色, 深透

    如果时光回溯到一二百年前,我们会发现那时的很多科学家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做出很多科研成果,我们学到的很多定理就是以他们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反观现在,由于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学科的划分更加专业和细致,一个人很难有精力涉及好几个领域。如果我们想把自己的领域做深做透甚或有些突破,那么相关领域内或者跨学科的科研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呢。根据从朋友那里了解到的(或许有所片面),国内的科研合作氛围不是很浓厚,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是评价系统只认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贡献,合作作者的贡献很小或者不考虑。自然而然的,很多人就不愿合作了,而是倾向于自己申请大项目来购买相关仪器,问题就在于购买的仪器不是自己的本行范围,既不可能做深入细致的研究,也浪费了钱财。下面谈谈我所了解的一些良性循环的科研合作的例子:
 
    日本:说起日本,可能它的科学基础研究不如美国,但大家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它的技术实在是太强大了。日本最大的资助项目NEDO,额度很大,动辄几十亿几百亿的。要想申请该项目,必须要有好几个科研研所和大公司共同参加,制度规定你必须找到合作单位,即使你非常不喜欢那个合作单位。比方说我所参加的SiC高功率器件项目,除了我们所之外,还有诸如丰田,三菱等大公司介入。研究所研制出好的产品原型,最后由公司做出实际产品,各自发挥出自己的最大功用,最后日本政府也看到自己投的资金得到了实际的产品。
 
    意大利:去年有机会去德国开了个会,会上看到一个来自意大利的课题组做出了很好的成果,而且他们所做的也是我所关注的领域。于是,吃饭的时候,我和他们其中的一个聊了聊天。我说:“你们既生长出了好的材料,又把表征工作做得深入透彻,得到了这么好的结果。你们是如何做到的?”他非常高兴有人欣赏他们的工作,他说其实他们组只是做材料表征工作的,有很多这方面的仪器,但他们从来不做材料生长,材料是由另一个单位的课题组提供的。我又问道“他们很乐意给你们提供样品吗?你们从来不用担心样品的来源吗?”他回答的很轻松“不是他们乐不乐意,而是他们必须要提供样品,是制度规定了的。我们把我们的表征工作做好做透,他们把他们的材料生长好,互不干扰,而且我们表征所得到的结果反馈给他们,又能帮助他们寻找更优越的材料生长参数。”
 
    澳大利亚:在申请fellowship或者奖学金的时候,澳大利亚是这样评价作者的贡献的:第一作者加8分,非第一作者加6分,也就是说只考虑第一作者和非第一作者,这样合作作者也不用考虑排名的先后次序了。而且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作者和非第一作者的差距很小。在这种情况下,又有谁不愿意合作呢?反正样品放着也是放着,拿出去让专做表征的组表征一下,既能得到相关的材料信息,最后发文章什么的,也能得到加分。
 
    以上只列举了一些我所知道的情况,不是说他们多愿意合作,而是科研制度和评价系统决定了他们只有合作,才会有更大的双赢。他们也没有失去他们自己的本行,况且合作让他们更有精力专注于把自己的本行做深做透,赢得他们自己本行的国际认可。从国家层面上讲,也避免了重复投资,不用把每个课题组都建设成大而全但缺乏特色的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4218-437266.html

上一篇:其实不同肤色,也可以和谐社会
下一篇:Nature, Science等顶级期刊和一般期刊的写作体会
收藏 IP: 14.200.132.*| 热度|

18 苏力宏 刘晓松 刘玉仙 张鹏举 王安邦 刘立 牛文鑫 文双春 岳金星 付碧宏 刘耀 林耕 王中任 王伟 孟雅婧 王琳琳 强涛 liguoshuai

发表评论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