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科学研究中的真机制和假机制 精选

已有 6431 次阅读 2011-4-24 11:23 |个人分类:研究生培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style

前几天在《科学选题要善于联想》中提及科研中的真假机制研究的问题。今天就这个问题进行简单分析,以引起大家关注和讨论。在科学研究中,一般要提出假说,然后根据假说设计研究,根据设计开展具体研究,在具体研究中根据进展和当调整研究方案,必要时对原始假说进行修改,修订研究设计和具体研究内容,最后完成实验,形成论文并发表。

科研和论文是有高低分别的,根据对科学的贡献可以对研究进行分类。好的科研和论文是引领潮流和方向的工作,一般的科研和论文是跟踪别人的研究,差的研究是重复别人的研究。这样可以把科研和论文分成三个层次。这是从宏观上的分类。如果从技术层面,就是从具体的科研工作中,也可以进行分类。那就是可以分成:真机制、假机制和非机制。

什么是真机制研究?那就是能把一个假说从正反两个方面,从前后两个层面或多个层面把一个故事讲明白。这类研究往往属于有创新意义的,往往是能引领一个研究领域或方向的研究。例如关于氢气效应的研究,2007年日本学者提出氢气具有选择性抗氧化作用,该研究从体外试验中证明氢气能选择性中和毒性自由基,在细胞水平上证明氢气的抗氧化作用,在整体动物水平上证明氢气能治疗脑缺血再关注损伤。每个层面上都有多种证据,能形成一个证据链。最终证明氢气选择性抗氧化的假说。虽然这个假说目前仍是假说,算不上理论。但从那以后,国际上有将近150篇文章引用该文章,用不同的模型证明氢气对缺血再灌注、炎症反应和各类氧化损伤具有治疗作用。因此,可以说该文章基本上属于真机制研究。

什么是假机制研究?如果只是根据别人的假说,换用不同的模型,或换用不同的损伤类型,继续验证别人提出的假说,那就是假机制研究。仍如氢气效应的研究,采用不同的模型,后续的研究基本上都属于这类研究。我们可以说这类研究属于假机制研究。在这类研究中,往往不在进行比较细致的全面的研究,只是证明其有效性。这些研究的主要贡献是为原始假说和机制提供更多证据,属于资料积累性研究。有一定贡献,但贡献比较小。在学术领域,大量的研究都属于这类研究。在开展这些研究中,比较重要的是少数研究发现与原始假说和机制互相矛盾的现象,如果比较敏感的学者能从中提出新的假说,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证明。推翻或修改旧的假说,就可以转化成真机制研究。在这类研究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筛选证据,往往因为对旧假说或学说的盲目崇拜,选择有利的证据,屏蔽和忽视异常的结果。这类研究可能就沦为假的研究,对科学研究带来不利甚至严重的恶劣影响。

什么是非机制研究?非机制研究是那些完全重复别人的研究,这类研究过去在国内比较多见,就是发现国际上有什么研究,马上就从用同样的研究手段进行重复,这样的研究也是有一定价值的。因为如果是一种新的现象,或新的假说,需要有多个不同的实验室证明,才能被广泛认可。但是如果重复的研究内容本来就属于跟踪性研究,那么其价值就非常值得怀疑了。假如重复的研究属于错误的研究,那么对研究者就是灾难性后果了,如果发表这类研究,对科学研究是非常有害的。

因此,选择科研方向和内容,最好能开展真机制的研究,适当开展假机制研究,理想的是对自己的真机制研究进行丰富和反复验证。避免进行非机制的重复性工作。

我的一个老师建议:在生物学领域,具体在神经系统损伤方面,如果你希望开展真正的科学研究,必须把眼睛盯住两个领域,一个是关于肿瘤的研究,另一个是关于免疫学的研究,这两个领域往往领先其他研究,特别是组织损伤保护等领域1020年。

你会经常发现,一个分子和一个机制,在肿瘤和免疫学领域早就研究多年,在脑损伤方面仍是新的概念。例如,罗卜硫素是Nrf2的特异性激动剂,Nrf2是二相解毒酶的转录因子,在肿瘤治疗和肿瘤的化疗耐药性研究中已经有将近20年历史,但把这个概念引入到中风和神经系统损伤方面,就是新的研究内容。再如免疫学中关于自噬的研究,关于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研究,在免疫学领域已经非常热。但在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只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MS的研究中比较多,在其他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就比较少见,去年关于这两个细胞与中风关系的研究都发表在Nature Med上。

目前大家熟悉的一些研究热点,例如采用干细胞进行治疗的研究,关于MicroRNA的研究都没有大量进入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希望大家能从这些方面找到线索,开展比较有价值的真机制研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436711.html

上一篇:在美国三周的体会
下一篇:如何留住钱和人
收藏 IP: 98.149.5.*| 热度|

24 李学宽 郭桅 张珍 许培扬 曹贺贺 吕喆 耿文叶 张树风 刘晓松 徐耀 罗淼 刘让华 王守业 侯成亚 彭思龙 印大中 赵凤光 谢鑫 柳东阳 周春雷 尹增强 luofalai zhangling LaYing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