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2011-08读者之声

已有 2524 次阅读 2011-3-18 15:52 |个人分类:栏目:读者之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生物学, 实验室, 读者, 平和

我的科研心得

      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已5年有余,各种滋味都品尝过,得不到结果的痛苦,看到希望时的兴奋,漫长重复过程中的心力憔悴。途中的风景是最美的,实验室的生活多姿多彩。作为一名仍在拼搏的科研学子,浅谈几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戒骄戒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需要重复,反复验证自己的结论、解析分子机理。失败不可怕,怕的是失去面对困难的勇气。一次次的重复,也是一种意志的磨练。如能通过此种历练,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不能泰然处之?
      勇于探索。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以达到对即将开展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前沿以及研究热点有清晰认识的目的,同时借鉴前人好的研究思路,新颖的研究方法,为课题的开展和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查阅文献范围不应太窄,应适当了解一些前沿及交叉学科的研究情况,增加研究内容的丰富度和新颖度。尤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植物远远落后于动物和医学,因此重视动物和医学在相同领域的研究进展,谨记成功只会降临有准备的人。
      自信自强。一份好的研究方案应是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做出来的,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不乏结果超越或与前人及试验预期结论不符的现象,此时应力求理论联系实践,以实验结果为依据,反复论证和验证,大胆创新,并坚定自己的想法,坚信自己有能力解决(解释)此问题(现象)。
      最后,勤奋是每个科研工作者必备的素质。聪敏的头脑是提供想法的前提,而验证过程则需要勤奋的工作。勤奋的含义是今天的热血,而不是明天的决心、后天的保证。祝愿每个科研工作者在自己的领域取得期望的成绩。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佘茂云
如何获得独立审稿机会

      对科研工作者,特别是正在读博或博士刚毕业的年轻科研人员来说,能够独立审稿(作为reviewer or referee),是一件令人非常兴奋的事情。这说明你在自己所处的领域里,得到了编辑或者同行专家们的认可。而这种认可正是对年轻科研人员的鼓励。谈谈自己第一次获得独立审稿机会的经历,希望能提供一点信息。
      在读博士期间,我就经历过审稿,但并不是独立审稿。那时候,“老板”经常会收到一些杂志社的邀请来审稿,比如Appl Phys Lett和J Appl Phys等杂志。“老板”愿意培养学生,因此他有时会特意让学生首先来审。我就有过两次这样的经历,我把我的意见告诉“老板”后,他会仔细帮我分析哪些意见是好的,哪些意见是不好的,还需要加上哪些意见等等。最终,他汇总后,再把审稿意见发出去。虽然,在编辑看来,审稿功劳全是“老板”的,但我们这些学生确实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个培养的过程,我现在看来,是非常有帮助而且必要的。
      我的第一次独立审稿经历要从2009年博士刚毕业时说起。那时候有机会到美国参加了一个国际会议。做完会议报告后,自我感觉还不错。在吃饭期间和一些同研究领域的教授们聊了聊天,但也仅此而已。没想到的是,2010年的某一天,我突然收到一封来自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杂志的审稿邀请。而邀请我审稿的编辑,正是和我同时参加2009年那个国际会议的一位教授。当时看到这封信时,我心里小兴奋了一下,感觉自己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但毕竟没有独立审过稿件,心里没有底,所以我把这件事写信告诉了“老板”。“老板”回信说,他认为我完全能行的,要相信自己,我的心里踏实了很多。
      当我看了一遍要审的稿件后,总体印象是实验结果还算新颖,而且工作比较系统。但是有个别图有些明显的错误,而且写作的逻辑也不是很好,这些可能作者本身也没有意识到。文章中有很多明显的语法错误,而且在某处看到英文简写时,前文也找不到相关全称,感觉写作的态度不是很认真。我给的总体建议是major revision,我写的suggestions or comments足足有5页多。几个月以后,我收到了校正稿,感觉还有些不太完善的地方,又提了一些小意见,这回是minor revision。又过了一段时间,收到了编辑的感谢信,说这篇稿件已经被接受了。
      综观这次独立审稿,再加上平常和老师、朋友聊天得到的消息,个人认为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得到审稿的机会:
      A. 自己的“老板”收到审稿邀请后,他主动向编辑推荐你来独立审稿,这样成功的几率非常大。一旦编辑对你这次的审稿很满意后,以后可能就直接联系你了;B. 通过开会,尽力做好自己的报告。其他时间,多和同行专家们聊聊天。说不定这些教授中哪一天就会邀请你来审稿;
C. 发表文章时,如果联系人也是自己的话,编辑也就知道了你的联系方式。久而久之,说不定有一天编辑也会直接联系你;D. 你的朋友或你认识的人提交稿件时,如果推荐你作为他们稿件的审稿人,这样也有机会让编辑来选择你;E. 别人的稿件中引用了你的文献,这种情况下编辑也有可能把你列为审稿人;F. 我看到有在BBS上发贴征求审稿机会的,让别人来推荐自己作为审稿人。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说不定这种方式也有用武之地。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特别研究员   陈斌
 (责任编辑   李娜,张杰青)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6909-423834.html

上一篇:把握研究生阶段,成长在此时
下一篇:怎样指导博士生打下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4)
收藏 IP: 123.124.137.*|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13: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