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丈母娘是一个“典型青岛人”。
所谓典型,是有特别含义的,就想说典型的上海人一般,那就是一遇到机会就要说上海话,但是其实这些人的上两代都是江浙人,纯种的上海人现在在上海的乡下。可是,代表上海的却恰恰是这些原本不是上海人的上海人,我把他们定义为“典型”上海人。
我丈母娘毕业后分配到泰安,就算离开了青岛,可是,心里的青岛情节到今天,都演变成了外婆多年之后,依然浓重得化不开。她家闺女研究生毕业没有去青岛工作而是去了北京继续读书,让她觉得很遗憾,因为可能就没有机会打回青岛了,好在大女儿嫁到了青岛,些许弥补了这一遗憾。
还比如,她每次回青岛,返回泰安的时候会带上几包盐,说青岛的盐要纯正一些,我听了后就会使劲睁大了自己不大的眼睛。
不过前段时间她也有了关于盐的烦恼,因为连青岛都没有无碘盐了,她听说吃碘太多不好,所以,在泰安买不到无碘盐,就想着也许青岛有,结果,竟然也没有!那个失望就别提了。
不过,现在,丈母娘烦恼的事情应该转变了,看全国买盐这架势,如果有无碘盐,一定能剩下来。可惜的是,加碘盐却很难买到了,以至于杨玲买了20包榨菜当盐使。
我的小朋友在我的博文后面留了一个笑话,讽刺咱们中国人真恰当:
世界上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来了,盐没了;世界上最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没来,盐买太多了;世界上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人辐射死了,盐还没用完。
还有一位贡先生在王号的博文后提供一个对联,真是妙哉
大核民族五十七座核电密布意欲核威
盐荒子孙五十六个民族抢盐盐面安在
横批:核出此盐
既然关于盐的事情这么多,那么再加一个笑话:
人们在超市里不停询问销售员,还有没有盐?恐慌异常。只见一老太太淡定滴在选尿布。我问阿婆:“你咋不抢盐呢?”阿婆答道:“非典时候抢的还没吃完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423543.html
上一篇:
最恨不是山西人,一碗面条满口香下一篇:
盐铁论、大粒盐、中国人,以及小姨妈的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