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riso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rison

博文

日本地震惊魂——我的亲身经历 精选

已有 8691 次阅读 2011-3-17 12:36 |个人分类:时事评论|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大学, 时间, style, 日本地震, 日本筑波

一个机会,得到了日本JSPs的资助,到日本筑波大学学习,学习时间为2011110日至2011320日。目前还有一周时间就要回国了,但2011311日(昨天)发生了日本国内最大规模的地震,据说这是日本明治时期以来最大的地震。地震级别为8.9级(后来又修订为9.0级)。发生地位宫城和茨城。其实日本的长野、新潟、神奈川等地也同时发生了地震。

地震发生时,我们吃完午饭,回到了研究大楼,正在工作。我们的实验室在五楼。这次地震给我和实验室的其他同事深深的震撼,我们都很害怕。

东京时间为14:46分(后来记录),地震开始时,只是轻微的晃动,接着开始变强。但和平时经常发生的小地震不大。实验室的meilin(一个秘鲁的女博士)很恐慌,她跑到了楼道,看外面的动静。她很敏感,她说是上次智利地震和她们国家以前的大地震,使她害怕地震。那次发生在秘鲁的地震时间为2001624日,级别为7.9级,震中是她妈妈的老家,那次离她家不远。地震损失惨烈,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

看到她的恐怖状,我们也跑到了走道上安慰她,我们根本没有想到地震会这么强烈,以为这次地震和平时的那些小地震一样。Meilin坚持着要到楼下去。当我们刚到楼梯口时,地震突然开始强烈了,这个大楼如同一个振动机一样,开始剧烈的震动,我们站立不稳,只有扶着墙,勉强支撑。Yoshimura 连忙护着了meilin,杨伟也站在旁边帮忙。杨帆和我站在一起,扬帆拉住我,担心我被摔倒。杨伟掏出电话,给他的朋友,告诉他们地震发生时应该如何。其实在这时我的大脑里也在飞速的想着各种可能,包括求生的办法。在汶川地震发生后,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我遇到了这种地震,我应该如何做。但遗憾的是,我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想到我应该如何做,才算最好。

躲在桌子下,虽然避免了杂物砸伤自己,但很容易会使自己困在里面,如果有逃生的机会,但自己出不来,只有寄希望于外界的帮助,这种情况并不理想,如果外界救助不及时,后果很严重。其实最好的办法是逃出去,到空地,才是最安全的。但是大地震时,我们很难动弹,无法站稳,更不用谈逃了。所以我们在楼道里时,唯一能做的事是坚持,祈祷大楼的结实。不要出现意外。

大约1min后,地震终于停息了,我们赶紧回到办公室,取一些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当我们进入办公室时,办公室已经是一片狼藉,书架上所有文件和书籍都散落到了地上,几个液晶电脑屏摔倒了地上,另外几个也倒在了办公桌上。是好是坏,现在不知道了。很庆幸的是,我的联想X200笔记本在桌上居然纹丝不动。但我们都无暇顾及,纷纷拿了东西就跑。我也拔掉电源,将电脑和数据硬盘胡乱塞进包里,然后背上装有护照和钱包的随身小包,电源线也不管了,也赶紧跑。跑到门口,我又停下来,返回办公室,拔掉了我们烧开水的水壶,并试图掏出办公室的钥匙锁门,但情急之下没有找到钥匙,也就作罢。我还从包里拿出我的相机,拍了几张照片,才急匆匆地跑下楼。安全后,我在想我居然还有心思拍照,这恐怕是把地震没有太当回事,实验室的其他人也说我很镇定,其实可能是因为我没有想到地震的后果。

我没有想去电梯,因为我想万一中途停电,会很麻烦,我只有走楼梯。到达楼梯口,我发现楼梯口,突然多出了一道门。我没有理会,现在的主要目的就是赶紧跑出去。这时楼道也有一些人在往外冲,但秩序井然,没有拥堵,可能也是因为人员并不过多。很快我就到了户外。此时户外已经站立了很多的人,都是一群群的,观望自己的大楼。有点很淡然,也有的很害怕,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日本朋友告诉我他,他们也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强的地震,我说我是第二次,他们很惊恐。汶川地震时我在昆明,震感和这一样,只是当时是我第一次遇到地震,没有惊慌的感觉,但这次不一样,因为汶川地震的震撼太强烈,这次日本地震使我感到了害怕。

我和同事汇合了,谈着刚刚的感受,询问他们的情况。他们也拿着电话和家人联系,想尽快知道家里的情况,但此时的电话已经很难打通。秘书Iguchi2个孩子都在学校,赵副教授的小孩也在学校,因为这个时间是要放学的时候,他很担心小孩是否还在学校,如果在学校的话应该安全,因为有老师照顾,如果在路上或在家里的话,就有些危险。但是电话始终联系不上。今天福岛教授,由于儿子的婚礼,不在筑波,据说在冲绳,大家庆幸他躲过一劫。

Iguchi通过手机上网,查到了一些关于地震的消息,震中为宫城,8级地震,茨城6级。难怪这么厉害,现在知道这个数字后,很害怕。这个级别和汶川地震一样。但也很庆幸大楼的结实。在刚来日本时,他们告诉我这栋大楼可以抗8级以上,我当时将信将疑,现在看来不虚。结实的大楼在关键时刻就能为保护生命赢得时间。庆幸之余,也不得不佩服日本人,他们的东西货真价实,不是“豆腐渣”,否则,小命就留在里面了。

大约4-5分钟后,开始了第二波地震。我们站立不稳,纷纷蹲下或寻找支撑。我看到我们的实验大楼整体晃得,并发出可怕的咯吱咯吱的声音,以及物体摔倒的巨大声响。此时的大楼就像一只没有动力的船在风浪中飘摇。停在大楼前的汽车也在剧烈的颠簸,大树也在拼命地摇晃,一些自行车支撑不住,摔倒在地上。这次地震比第一次更强烈。

这次我没有了在楼里时的害怕感觉,因为我在户外,已经安全,而且重要的资料和电脑都随身携带了。我拿出相机开始录像,记录这段经历。

第二次大地震大约持续了1分钟(也许没有那么久,只是当时感到时间很慢)。但不久又开始了第三次大地震,情形和第2次一样。其实在这些大地震之间,发生了很多次小的地震,只是没有那么强烈的震撼。

3次地震后,虽然还有余震,但总算平静了,赵教授交代一些事情后,特别是关于我,要我紧跟着杨伟和杨帆他们。我告诉他不用担心,我的住地有几个中国人,他们懂日语,问题不大。然后他就匆忙赶往他小孩的学校。警察也开着车,拉开车载广播,沿途广播,估计是说通报情况,要求注意安全之类。

大约半小时以后,我们认为这次地震的影响不小,估计今后的几天是不可能工作了,正好明天是周末。于是大家纷纷冒险进入了大楼,去取重要的东西。杨伟不想进去,我将电脑交给他后,也跟着进去了。进入大楼后,此时大楼已经停电,只有应急电源,电梯也停止了。我们也不敢乘电梯。我一边从楼梯上楼,一边通过玻璃窗看一些办公室的情形,发现很多实验室和办公室的物体都倒了,一片狼藉。

我进入了我们的实验室,此时YoshimuraIguchi他们也都进来了,正在检查损失。我发现办公室一片狼藉,比第一次地震离开时更加混乱,显然这是第二次和第三地震造成,后来看电视,才知道第二次地震就发生在茨城,震中离我们只有几十km,显然是这次地震造成了我们的损失。Yoshimura要过我的相机,拍下了他的电脑和资料被摔的惨状,然后简单的挪动了一下,避免后续的损伤。重要的仪器被妥善平放,避免被砸。然后拿上东西离开。

我绕过楼梯,来到了我们的实验室506号房,发现有大量的水从天花板漏下,估计是空调管道里的水。实验台、冰箱、烘箱、器皿柜等都已经挪位。与DOC测定仪相连的气瓶也倒地了,由于我不知道该气瓶的情况,我只能在实验室外观望,不敢进入。我立即返回办公室,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Yoshimura,他说他已经check过了,知道了情况,一会就去处理一下。然后我下楼了。Iguchi也赶回家去,看看家里的损失。我们都需要回宿舍检查各自的损失。于是,我们确定了各自的行动,和后面的联络方式之后,分别离开实验室。

我和扬帆一起,我们的宿舍紧邻。一路上,我们看到地上已经掉了很多的枯树枝,在天久保池塘旁边有一处地面出现了全新的裂缝,大约4cm宽,长3m左右。估计是地震的原因。十字路口,交通灯已经关闭,只有交警在那里指挥。车流量不大,秩序井然。

我回到了宿舍,我的房间也是一地的东西,书桌挪动了20cm左右,上面的东西很多都掉了,主要是文件,包括遥控器。其中一个瓷碗摔倒了地上,但没有损伤,很幸运。居然我刚买的那瓶红酒还站在书桌的书架下,没有倒,我赶紧将它放到地上。其余的东西没有问题,电视机,冰箱,热水壶都没有挪动。很幸运,没有任何损失。

我来到隔壁的赵老师房间,他来自北华大学。他原定13日回国。他这在整理行李,他告诉我地震把他整理好的全搞乱,但没有损失,只是需要重新整理。不久我看到了其他的几个中国人,他们都是惊魂未定,除了摔了2个杯子,基本没有损失。地震时他们正在宿舍,赶紧跳出了窗外。看到他们安全,我也十分高兴。大家商量着这几天如何避难,一直认为晚上就呆在我们宿舍的大厅里,这个大厅只有一层楼,和宿舍楼有楼道相连,但独立,万一有事情可以迅速跑出,应该安全。看来晚上看到是不眠之夜。

天黑以后,学校的广播通知,让大家到生活中心避难。由于我们追越宿舍27栋的条件不错,大约有近30个中国留学生来到我们这边避难。我们大家都说这也是难得的聚会机会,大家互相认识一下。大约到晚上9点的时候,一个叫肖伟的中国学生,他告诉大家,有一个免费的国际电话可以打。于是大家赶紧记下电话号码,接着寻找电话亭给国内报平安。我也跟着出去,大约半小时后,我和家人联系联系上了,妻子还有同事已经都知道消息了。由于妻子刚刚来过筑波,220日回国的,她知道这边的地理位置,所以很担心。当听到我的声音,知道我很安全,她放心了。由于很多人排队打电话,我不方便占用长时间,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下,就挂了,要她转告其他人。

果然当晚一直到天亮,有几次大的余震。大家都在惊恐中度过了一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415-423379.html

上一篇:空星藻属Coelastrum图片
下一篇:水华蓝藻类群乌龙藻属(Woronichinia)的分类学
收藏 IP: 133.51.71.*| 热度|

14 杨华磊 武京治 金小伟 王有基 傅云义 吉宗祥 郭桅 杨远帆 谢鑫 孙学军 张国庆 张利华 高建国 zzjtcm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