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揭示中医原创思维内涵 构建中医健康保障体系 |
——访“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 |
王琦(1943~),男,江苏高邮人,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之一。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副会长。国家卫生部2020健康中国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评价专家。国家“973”计划“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痰湿体质易发代谢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分子特征研究”项目负责人。
王琦学术建树颇丰,构建并完善了中医体质学、中医男科学、中医藏象学三大学术体系。在体质研究方面,创建了中医体质学,发现国人9种基本体质类型,建立中医体质分类标准,确立了中医体质学的学科地位。中医体质学在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个体养生保健方面等应用,对公共卫生具有重要贡献;在中医男科学方面,构建了男科学体系,发展了中医生殖医学,研制中医治疗男性不育和勃起功能障碍的国家新药;并确立了中医藏象学学科地位,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
王琦从事临床、科研、教育工作40余年。临床方面,善于诊治内科疑难病和男科以及过敏性疾病。教育方面,以严谨的学风、渊博的知识和诲人不倦的精神教育和影响了一大批中医学人,并先后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学术经验继承人40余名,建立了王琦名医传承工作站。学术科研方面,主编及参编著作30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先后承担“973”计划等多项国家级、部级科研项目,拥有发明专利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部局级一、二等奖8项,为我国中医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报记者 潘锋
中医学具有独特的、自成体系的原创思维,是中华民族最具原始创新性的领域,研究中医原创思维与认知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对现代科学的发展将发挥重要的启示作用。当今医学已从疾病医学转向健康医学,构建中医特色的健康保障体系,对于维护全民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科技部日前批准启动“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科学时报》:开展这一“973”研究,体现了哪些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王琦:中医原创思维是中医理论发展的源头,系统整理并加以提高是创新医学思维的需要。中医学认识生命现象和过程,形成了独特的、自成体系的原创性思维。中医原创思维既具有自然科学属性,又有鲜明的人文科学属性,同时蕴涵系统论、复杂科学、生态学、协同论思想,它以与西医学完全不同的视角与思维方式认识生命和健康,形成了独特的概念和理论体系。
思维科学是以思维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当今世界前沿科学之一。中医原创思维的研究将为思维科学提供新的内涵。运用思维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整合中医思维方法,揭示中医原创思维的发展规律和思维特征,建立中医思维方法体系,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医理论和思维科学皆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思维是认识生命现象的独特视角,应用现代认知科学手段解读其内涵,是探索中医思维规律的需要。中医与西医以完全不同的视角与思维方式认识生命现象。运用现代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手段,阐明中医思维和中医临床认知过程的行为机制及脑神经机制,为中医思维过程提供认知科学的实证依据,可以创新中医学的认知理论,构建中医思维的认知系统,对于探索中医思维规律、促进现代思维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基于中医原创思维和健康理论,构建适合国人的健康辨识方法是丰富卫生保健方法体系的需要。中医学从天人相应、形神合一、五脏相关等视角认识生命和健康。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是人体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四诊合参可以反映脏腑功能的状态,现代中医应用自我报告的测评方法可以反映心神健康状况。运用体质辨识法和自我报告——脏腑经络辨识法并进行系统集成,可以构建常态与动态结合、主观与客观结合、人机互参的中医健康辨识方法体系,为中医健康状态评价提供平台,为“治未病”干预及效果评估提供依据,对于更好地指导养生保健,维护全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时报》:为什么要将中医原创思维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王琦:原创思维是基于科学和文化内核的创新性思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所在。如果离开了中华民族的原创思维,就会失落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因此,原创思维是思维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层面。原创性思维是解决科学难题、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有人曾对百年诺贝尔奖得主的思维模式进行分析,结论是他们都具有原创性思维,能够从思维的更高层次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原创思维是中医学理论的源头。研究中医原创思维,阐明中医原创思维的原理、特征与内在规律,不仅有助揭示中医理论产生的文化背景、哲学基础、思维模式、生成逻辑、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于阐明中医自身理论认知特点,反映认识路线,寻求内在规律,明确今后中医发展路向,进行创造性转化,实现学术创新,实现理论飞跃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是两种不同体系的医学,中医原创思维研究将回答中西医对生命与健康的认识理解是什么,并且从概念、范畴、思维方式、研究方式、实践目标方面进行比较,有助于对中国传统医学思维进行正确评价。近百年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中医多有责疑,中医原创思维研究将回答东西方科学史界、思想界一系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难题。因此,中医原创思维研究不仅是中医学自身学术发展的需求,也是回应中国思想界、哲学界、文化界诸多层面责疑的需求。同时,中医原创思维研究还将为当代思维科学提供内涵,促进原始科技创新。
我们认为,中医原创思维是“象为信息,形为载体,气为本原”的整体思维模式;并以此形成了独特的自然观、生命观、健康观与养生防治的知识体系;由此而建立的健康理论和辨识方法可以通过实践与实验得到验证。象是指以“象”为信息的活体生命健康状态;形是指以“形”为载体的器的形态结构;气是指以“气”为本原的整体运动变化。“象—形—气”整体思维模式是中医学独特的中医原创思维,是中华民族最具原始创新的领域,它以不同于西医学的视角与思维方式认识生命与健康,形成了独特的概念和理论体系。
我们在“973”研究中开展中医原创思维研究,旨在创新医学思维。通过研究中医原创思维与认知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形成由“象”、“形”兼容的整体思维,到“象”、“量”结合的系统思维的提升,并为中医思维过程提供认知科学的实证依据,丰富和发展医学思维方法并对现代思维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对中医思维过程及特点进行认知科学评价,可以为中医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对于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时报》: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将从哪些方面用于评估和指导国人健康?
王琦: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状态,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相对性和发展性。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认为无病、无伤、无残就是健康,这是认识的偏颇。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随着慢性病的高发,疾病谱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人类健康需求的转变,人们普遍认识到,原有的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医学行为,已不能满足人类健康的现实需要。以高昂的医疗费用支出为代价的医疗保障体系,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难以为继。国内外医学界普遍认为,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医学发展正在发生转变,由治病的医学转向保健的医学,由关注人的疾病转向关注人的健康,在重视科学技术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文关怀。
评价人体是否健康需综合考量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状况,将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作为重要的评价方法,并且注意国家、地区、种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中医所指的健康是人类和自然及社会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即阴阳平衡、形神统一、气血和畅、脏腑调和、天人相应、终其天年。现代中医学多从未病、欲病和已病三个层次评价人体健康状态,从体质、脏腑、经络、气血、形神、正邪关系、人与自然、生命周期和预期寿命等方面来研究和辨识健康状态,并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构建中医的预防观。体质辨识在健康状态评价中的应用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从体质角度对健康状态进行分类也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之一。如可以按照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这9种中医基本体质类型,来判断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的盛衰虚实变化,反映相对稳定的健康状态。依据9种基本中医体质分类,我们开发出了《中医体质量表》,制定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也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应用雷达图、三维体质模型等体质辨识技术,通过辨识人群体质偏颇与否,来确定其健康状态。
脏腑经络功能测量方法是评价中医健康状态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使中医诊断过程实现数字化、量化已经成为可能。健康状态辨识系统还有精气神辨识法和气血津液辨识法等。
基于中医原创思维,借鉴现代认知科学研究成果,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理论,是中医开展健康状态辨识的基础性工作和理论源头;整理提高已被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中医体质辨识法,完善充实目前国内具有一定应用基础的中医健康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集成,实现数字化和量化,建立适合国人的常态与动态结合、主观与客观结合、人机结合的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将为“治未病”服务提供方法支撑,对于贯彻“人口与健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时报》:有哪些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王琦:我们将主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
一是阐明中医原创思维,并从理论上实现由“象”、“形”兼容整体思维到“象”、“量”结合系统思维的提升。在哲学、思维科学等的指导下,揭示中医以“象”为模型、以“形”为载体、以“气”为本原的原创思维,将整体论和还原论辩证统一,形成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
二是阐明中医思维的认知机制及其科学内涵。明确中医思维的认知机制和神经机制,及其在推理、归因、归纳、灵感、直觉等多种思维认知过程中的体现;明确中医思维与西医思维的认知神经机制的共性和差异,及其经验调控机制;明确中医临床认知过程的神经机制;明确中医临床认知和西医临床认知的认知神经机制的共性和差异,及其经验调控机制。
三是构建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的测量理论和指标体系。深化反映人体相对稳定状态的体质辨识方法,开发利用反映人体即时健康状态的自我报告法、脏腑经络辨识法、精气神辨识法、气血津液辨识法等,挖掘和筛选特征信息建立指标体系,应用信息技术综合集成,形成中医健康状态评估系统,从常态与动态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角度,全面评价人体健康状态。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提出并验证假说。中医原创思维方法是以“象”为模型、以“形”为载体、以“气”为本原的思维与认知方法。健康状态是个体体质对外界影响因素在生理上、心理上和自然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应答反应,是内外、身心和谐程度的综合体现。二、发掘并提升中医原创思维理论。针对中医原创思维,运用哲学、系统科学等方法加以研究,形成哲学的、科学的现代中医思维理论。三、对中医思维进行认知科学实证。在梳理中医思维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认知科学手段,阐明中医思维特征和中医具体临床思维过程的行为机制及脑神经机制,使中医认知思维获得实证依据。四、构建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
《科学时报》:项目完成后将实现哪些预期目标?
王琦:5年的预期目标是:在理论方面,形成中医原创思维的现代表述理论体系,使注重整体观和形象思维的中医学获得创新发展,对接科学前沿。阐明中医辨证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思维特征和中医临床认知过程的行为机制及脑神经机制,使中医认知思维得到实证依据,创新中医学的认知理论,构建中医思维的认知系统。建立系统化和标准化的中医思维量表,从而对中医思维进行精细的量化描述。系统总结中医对健康状态的认识,提炼健康状态的要素,构建专门的中医健康学理论体系,为发展中医健康医学和公共卫生服务。
在方法方面,修订中医体质量表,形成中医体质分类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揭示体质偏颇的影响因素和易患疾病风险因子,建立健康状态风险评估体系;运用高通量技术绘制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的体质类型“图谱”,进而从全基因组水平上判定不同的体质状态。再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找出各种体质“图谱”中特征性的“印迹”,为中医健康状态体质微观辨识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建立计算机辅助中医体质辨识系统,实现对各种体质的计算机可视化模拟;研制中医健康状态测评量表,为整体、多维、动态评估中医健康状态提供测量工具;通过数字化信息提取、识别与集成,开展四诊合参健康信息辨识方法研究以及中医健康状态经络测量方法研究,对脏腑经络功能、精气神、气血津液状态进行辨识;建立适合国人的常态与动态结合、主观与客观结合、人机结合的数字化中医健康状态评估系统。
在基地建设方面,充实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体质辨识重点研究室、中医诊断重点研究室、中西医结合重点研究室;形成北京中医药大学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团队合作并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等单位联合的科研基地网络。
在考核指标和人才培养计划方面,开发中医健康状态辨识软件及硬件系统;修订及制定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相关量表;修订中医健康状态体质辨识标准。通过出版专著,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等形式,总结汇集和传播这一“973”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加强人才培养并形成多学科构成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团队。
在不久前召开的项目启动会上,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项目主管部门及项目专家组对总体设计框架与思路给予了肯定和高度评价。我们将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把项目做好,无愧于国家所托,无愧于学人期待,无愧于社会厚望。
《科学时报》 (2011-3-7 A5 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