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逐步打破教授垄断博导权有利于学术事业发展与后继有人

已有 4471 次阅读 2011-2-28 20:36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逐步打破, 教授垄断博导权, 学术事业发展, 后继有人

逐步打破教授垄断博导权有利于学术事业发展与后继有人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1228日发布

 

30年来, 博导队伍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存在很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没有博导队伍的大发展,哪里来博士生队伍的大跃进,哪里来源源不断地输送各行各业的高端人才,哪里来层出不穷的较高质量学术论著的涌现。

 

然而某些博导队伍成员在新世纪前后慢慢走向热中少数教授垄断博导队伍,慢慢地与学、钱、学利益紧密挂钩、慢慢成为量化指标体系的重要权重, “博导”的称号也开始异化了。

 

博导本来只是一个工作岗位上的职务和教育培养工作的需要,并非高于教授、副教授之上的职称,更不是至高无上、趾高气扬垄断学术的“权威”,博士学位点的确定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不意味着与学术水平高低划等号,后来博士学位点和经济利益、学术利益、学校排名,项目量化指标等挂起钩来,变成了一场垄断与反垄断、控制与反控制的争夺战,这已经成学界不公开的秘密。博士学位点的确定和学术水平高低没有特别的关系,这里举个人文社会和艺术学科的例子,在中共党史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科学中,北京师范大学优先确定的是中共党史学科博士学位点,这显然和当时讲政治与刻意扶植重点学科有关,主要与学术水平关系不大,因为中共党史就其学科内容来说仅仅是中国现代史的一部分,北京师范大学长期从事中国现代史研究的著名教授王桧林被评为博士生导师晚于从事中共党史的教授,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拥有全国一流的红楼梦研究力量,但是率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招收红楼梦博士研究生的却是高等学校的教授,原因在于就全国而言博士学位培养制度首先在高等教育系统开始推行,然后才在艺术研究院展开。刘绪贻教授是著名的美国史学者,郭预衡教授是著名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专家,然而他们并不是博士生导师,一些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的教授水平绝不亚于拥有博士学位点授予权的某些博导。

 

率先实行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在条件成熟时可以成立研究生院,再继续发展到一定水平就拥有自评学位点和获得一级学科点有利优势,而一旦拥有一级学科点则单位所有的教授经审核均有博士生导师资格,这种滚雪球的运行机制使博士生培养成为一个重要财源和产业。一旦形成这样的利益体往往突现了他们的垄断企图,而不可能与其他院校分享博士生培养的喜悦。

 

现行博导业的排他性,既排斥本单位“明文规定”的不够条件的副教授等完全有条件培养博士生的专家学者,也排斥同类专业领域的博士学位点的增设,这样做有利于维护博士点的垄断利益。即使博士学位的论文答辩也往往仅限于少数同行的博士生导师们,非博士生导师的教授副教授和等同行专家哪怕是最著名的专家,也被排斥在答辩委员会之外,许多答辩委员是你这次为我的博士生答辩,下次我为你的博士生答辩,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博士论文答辩的小圈子形成一个怪圈,走走过场可想而知,而那些涉嫌抄袭的论文也难以发现。

 

垄断博导结果出现了一个博导居然指导工作二、三、四十个博士生的现象,甚至年近百岁换挂名博导的情况,实际指导的教授副教授只能当助手,这是很不正常的,教授垄断博导岗位不仅使得博士生导师队伍年龄偏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年轻副教授的积极行,不利于学术发展和学术事业后继有人。

 

附报道

 *************************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今后博导只是一个工作岗位,不再是一个特殊的资格

    据新华社北京227日电 (记者李江涛)“博导”,这个曾经被社会十分尊崇的称呼,在清华将仅仅意味着一个高校的普通工作岗位。清华大学近日决定全面取消博士生导师评聘制度,全校副高职称以上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均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这意味着,只要是副教授以上的教师都有资格成为博导。博导光环的黯淡意味着什么?这一举措是否会影响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博导不再是一个特殊的资格,只是一个工作岗位

    对普通公众来说,“博导”不仅是学术荣誉的象征,更是一个显赫社会地位的标志。很多教授都会在名片后郑重印着“博士生导师”的头衔。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策理表示,在改革后的清华,博导只是一个工作岗位,不再是一个特殊的资格,更不是教授之上的更高的职称。能不能当博导,关键看教师有没有能力指导学生。

    高策理告诉记者,此次推出的新举措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创新导师选聘制度,全体副高职称以上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均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全面取消博导评聘制度。此外,清华还将改变过去一般副教授以上才能带硕士生的惯例,允许特别优秀的讲师带硕士生。

    事实上,博导的改革并非刚刚开始。高策理介绍,从2004年前后开始,清华在部分院系中试行评聘优秀的副教授做博导,通过几年的试点探索,截至目前,清华已有招收博士生资格的副教授100多人。

    今年下半年新举措开始实施后,全校1000多名副教授都有机会招收博士生,加上教授,清华拥有招博士生资格的教师,数量将达2500人,比原来增加近一倍。而目前的博士生规模是每年1400人左右,这意味着,取消博导评聘后将出现“生少师多”的局面,导师只有靠自身的科研优势、教学水平等才能招到学生。

    改革是否会导致博士生教育质量下降?

    对于清华的新举措,不少人担心:前些年是从教授里选博导,而现在,博导资格对所有副教授都放开,这是否会导致博士生教育质量的下降?

    对此,高策理说,改革不仅不会降低博士生的教育水平,相反,能够有效地提高博士生的教学水平。

    高策理说,在国外,博导只是一个工作岗位。不论是教授,还是讲师,只要符合具有博士学位、有科研经费、所在学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本人有水平有能力等条件,就可以担任博导。同时,博导也是一个流动岗位,不带博士生就不能称为博导。

    有专家概括,改革的核心就是打破资格垄断,使更多的优秀教师有可能参与到博士生的教育中;同时,那些有资格的教授,也必须通过不断地提高科研水平,保持能够指导博士生的实力。

    高校去行政化的现实努力

    北京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学博士刘林说,长期以来,我国的博导主要局限于教授,而按现行体制,从助教成长为教授需要十五年到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从整体上看,我国博导群体的年龄偏大。清华此次推出的举措有利于结构优化,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明利结合北大的实践说,北大从2004年开始评聘优秀的副教授独立指导博士生,后来又在多个院系试行讲师做博导,这些改革举措有利于加强博导间的竞争,增强教师队伍活力。

    此外,多位专家表示,清华大学的新举措将学术权力下放到院系层面,发挥院系主导性和积极性,将评聘博导这样的学术性事务的决定权交给学术机构,体现了教授治学的精神,也是高校在去行政化上的努力。

http://edu.hiao.com/content/2011-02/28/content_8679872.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417491.html

上一篇:也谈中国世界老二会否重蹈日本覆辙
下一篇:再谈“市场化”“产业化”文化
收藏 IP: 220.155.36.*| 热度|

11 王随继 张树风 杨华磊 陈安 梁俊红 丁裕国 徐明昆 吴景鹏 黄晓磊 刘广明 罗汉江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9 22: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